央视评论员 钮文新
克强总理一直强调“通过改革释放经济活力”,这很重要。这是“供给学派”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是拉动中国经济主动性(内生性)动力的关键。我们完全理解和支持这样的做法。因为多年以来,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主动性(内生性)增长动力越来越弱,而不得不每每依靠政府投资拉动需求。
鉴于政府财力的有限性,也鉴于政府投资会快速增加全社会的负债水平,总是依靠政府拉动需求不可持续。所以,首先必须要搞清楚,为什么中国经济主动性增长动力会不断减弱?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所谓“主动性增长需求”就是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主动投资、消费所形成的需求,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了多赚钱而主动加大投资力度所形成的需求。也正因如此,民间资本的活跃才是中国经济主动性增长的核心动力。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民间资本活跃程度越来越低,才导致中国经济主动性增长动力越来越弱。
为什么民间资本活力越来越低?仅仅是因为政府投资管制过多这个原因吗?毋庸置疑,这方面的原因存在,而且十分严重,尤其是一些官员以权谋私、乱罚乱差、吃拿卡要的行为,给民间无权无势的企业增添巨额成本,消耗了民间资本的活力,抑制了民间资本的信心。所以,让官员遵纪守法是强化民间资本活力、强化中国经济主动性增长动力的关键因素。
但仅仅认识到这个程度还远远不够。因为,多年来货币政策的“机制性紧缩”,让市场利率高得难以想象,这同样是抑制内需、抑制民间投资、抑制中国主动性增长动力的关键原因。所以,解决中国经济的现实,必须供给、需求两方面同时下手。既要通过改革约束各级政府官员“乱摸”的恶习,解放生产力,同时也要铲除困扰中国金融效率的货币空转,抑制利率过高。同时更要改革那些“导致中国货币政策‘机制性紧缩的错误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货币政策机制性紧缩”的问题,要比加大改革力度更为迫切而重要。因为,货币政策的机制性紧缩必然对冲和消耗改革效果。
中国政府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已经取消了数百条行政审批事项,但改革的效果是否全部显现?客观地讲,有所显现,但事倍功半。比如,企业注册净增量确实比过去大得多,国家' target='_blank' >工商总局发布报告显示,去年三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28.65%,其中个体工商户新登记注册229.76万户,增长14.11%,资金额0.2万亿元,增长31.86%。但无论是GDP、还是中国主动性增长动力,并未因此而看到它们的增强,反而越走越弱。这是什么原因?是货币政策的机制性紧缩对冲了改革的效果。
尤其是“金融空转”带来了诸多恶性后果。试想,在货币投机可以安安静静、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3%至6%安全收益的前提下,谁愿意冒着亏本的风险,求爷爷告奶奶地去谋求给政府、银行、社会打工之后的微薄收益?这就是关键。
所以,改革释放红利属于结构性政策,如果没有货币政策这一总量政策的配合,结构性政策无以发挥作用。因为,总量政策关乎所有经济领域,这是经济常识。尤其是需求方向的问题对股市同样作用巨大,利率过高必然下杀股市。
所以说,中国政府不能单纯依赖供给的作用,同时更该高度关注需求的作用。只有“两只手都硬”,中国经济才会良性循环,才会更加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才会更加有利于中国负债率的减低,才会更加有利于经济主动性增长的良性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