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份多项经济数据出现了2009年以来的最差表现,舆论层面上出现了一阵惊慌,但股市行情反响却不太大。原因在于,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刺激政策,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未来比较长时间内的数据表现“没有最差,或有更差”已成常态,也已经成为市场共识。其次,当基本面预期丧失后,当前A股的主要驱动力是来自于流动性,最主要的看好依据是改革红利预期。因此,流动性+改革预期形成的是“非牛非熊”的主题性行情。不过,世界上没有脱离基本面的持续性牛市,“衰退型牛市”也非长久,更非主流。当前基本面差、行情结构性活跃的状况对未来A股趋势的启示是:如果说流动性是行情的风,则基本面是A股行情的线。风劲则投资主题活跃,但在整体层面上有根线给拉扯和牵引着,行情整体难以“远走高飞”,即A股整体空间有限。体现在当前A股格局中,与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的金融、地产、“两桶油”等是牵引A股指数的线,主题股是既被线牵连着、又想挣脱的风筝。
在投资主题方面,我们近期分析提示,基于基本面差的现实和对改革的憧憬,A股整体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反复拉锯震荡、个股无秩序乱炒或将持续较长时间,而主题无疑是各地正在陆续落地的国资改革。因为,从投资与投机的策略取向上来看,在" 新兴产业股普遍泡沫化之后,只有国资改革这一主题既符合政策主线,形成的各类资产重组题材又能使行情脱离基本面束缚,并且国资上市公司数量众多、涉及面广,可以在此起彼落的轮炒中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另外,国资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资产整合与机制健全后将会普遍推行的市值管理制度,这是近期“2元、3元股”鸡犬升天的原动力所在。因此,国资改革主题既有行情的现实驱动力,又有远期红利的憧憬,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是股市轮炒的核心主题。炒的面广不广,炒的力度大不大则取决于流动性形势。
从产业转型与升级角度看,伴随国资改革带来纵向整体上市与横向收购兼并,民营上市公司以定增形式或募集资金大肆并购案例层出不穷,跨界经营这一颠覆传统的新型产业经济模式似在成型,并在实体经济层面和股市投资层面得到大力追捧。
目前,各类跨界经营驱使下的收购兼还处于对各种资产资源的“圈地”阶段,各类被“圈”资产资源的真正价值,尤其是相关企业的跨界整合能力、跨界后的内部协同能力、新商业模式的创造能力等都还没得到有效检验,跨界经营形成的经济红利还没得到显现,因而在目前股市中也还只处于概念性的主题炒作阶段,且已存在阶段性炒过头的现象。我们预期,由于国资改革及其催化形成的跨界经营主题还处于方兴未艾时期,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是股市轮番炒作的主要目标。
从短期A股来看,由于季末银行揽存的压力、月末新股集中发行压力等仍然存在,短期回撤的震荡风险并未消除。虽然媒体普遍披露" 央行近期对五大行进行了约5000亿规模的SLF(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市场评论视为是一次相当于0.5%的降准,但我们认为,由于SLF期限只是1-3个月,即在1个月以后、3个月以内这5000亿规模的SLF还是要收回去的,虽然对季末的揽存压力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对1个月以后的四季度市场流行性构成负面影响。并且,此次进行定向性的SLF操作后,年内降准与降息基本不要想了。因此,整体上指数震荡不止,主题炒作不息会继续延续。在比较长时间内,A股对投资者考量的可能不是投资能力,而是炒作水平。由于目前股市的主要驱动力是流动性,因此对流动性指标的观察是重中之重,如果流动性驱动力停滞,则行情可能会立即风平浪静,投资者在主题炒作时还需时刻注意安全边际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