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 公告,包括
理财周报记者 田小蕾/北京报道 一间办公室,3个工位,这就是华东一家' 创业板上市
作为董秘的副手,这只是黄莉工作范围的冰山一角。在理财周报记者获得的一份证券事务代表的职位说明书中,证券事务代表的工作职责被分为12项,其中包括:组织筹备公司三会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编制、记录和监管相关会议文件;起草对外披露的定期报告、临时公告和其他监管部门要求报送的其他文件。
而进入2014年后,黄莉感受最深刻的是,信息披露的担子越来越重。
理财周报记者获悉,从2014年开始,深交所要求部分上市公司,比如信息披露质量为A类的上市公司,部分公告不需要上报深交所专管员审核,可以直接提交媒体,但事后若有问题则会被问责。
证代事后问责压力大
“一般的公告,包括年报、中报等信息披露文件就不需要呈交专管员。”黄莉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原来是在A类公司试点,现在很多公司的一般性公告都不需要审核了。”
不过,黄莉表示,一些对股价可能产生影响的公告,还需要专管员的严格审核,比如重大资产重组相关公告、大股东解禁等公告,“一个公告可能涉及好几个事项,再提交前选择公告类型时,选完每一个事项后,会显示需要事前审,还是事后审。”
按照以往流程,上市公司提交信息披露文件需要经历三步,一是提交上去,二是深交所专管员审核后通过电话提出问题,上市公司撤销、更改后,重新提交,三是专管员觉得没问题后,系统会显示“你确认提交到媒体吗”,最后点确认,表示发布成功。
而现在,部分公告已经省去了中间的步骤,在深交所信息披露文件提交系统上只需要走两步即可,不再有撤销的机会。“一个大概的比例是,如果一家A类上市公司一年发布近200份公告,那么大概有5%的比例需要提交深交所专管员审核。”华南一家信息披露质量评级为A类的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这就意味着,信息披露少了专管员的把关,失去了撤销和无痕迹修改的机会,落在证代身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工作必须更加细致。
“以前如果3点钟提交文件,专管员审核一个多小时,这个审核过程中自己也会不断去看,发现问题可以申请撤销并更改,专管员也会帮着去发现一些问题,一般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描述不清或者类别勾选错误或遗漏,”黄莉表示,“现在在发布前虽然有些公告专管员不管了,但是事后发现问题他们会打电话指出,并要求发布更正公告,更正次数太多,会影响下一年的信息披露质量评级,也会影响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
理财周报记者发现,2014年上市公司发布更正公告的频率明显高于2013年。以今年9月为例,沪深两市涉及更正的公告超过240份,而去年9月则为195份。
在黄莉看来,每年的评级更像是对证代工作的考核。“发公告前的一个星期是最痛苦的,前一天晚上把公告看上几遍,第二天早上还要再看几遍,还要分给不同的人去看,像有强迫症一样,”其表示,“尽管连续评级为A暂不会给公司带来实际好处,但对公司和证代在圈内的形象还是大有帮助,有些公司在写公告时拿不准就来问我们。”
以往每年3月到4月和7月到8月份都是专管员最忙的时候,这两个时间段,分别是年报和半年报的发布期。“年报集中提交期,较易遭遇系统煞车,如果一个专管员负责的三家公司一同提交报告,5点提交,每个再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可能要忙到八点多。”上述华南上市公司证代说。
据了解,深交所一个专管员或负责10余家甚至近20家公司。根据目前的要求,部分上市公司半年报和年报都无需提交审核,专管员的负担也减轻不少。
“现在跟专管员交流的少了,以前有些创业板上市公司一年发100多个公告,一年200多个交易日,相当' target='_blank' >于平均两个交易日发一个公告,需要跟专管员沟通一次。”上述华南上市公司证代说。
据悉,深交所的监管很严格,平时在咨询专管员问题时,可能会被专管员反问,一是程序是否准确,二是信息披露是否完备,三是会问背景和情况,形成一个认识,比如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
深交所18家连续三年评A
据理财周报记者从华东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处了解到,2011年—2013年,深交所有18家上市公司连续获得信息披露质量A类评级,包括' howImage('stock','2_300016',this,event,'1770') 北陆药业(' 300016,' 股吧)、' howImage('stock','2_300018',this,event,'1770') 中元华电(' 300018,' 股吧)、' howImage('stock','2_300077',this,event,'1770') 国民技术(' 300077,' 股吧)等。
在2013年深交所信息披露情况的评级中,大概有20%的上市公司被评为A级(而2012年只有5%左右),B类较多,C类较少,D类只有一两家。“像绿大地这样的就会在D类。”上述董秘表示。
根据规定,深交所每年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给予一次评级,根据相应规则上市公司由优到劣会被评为A、B、C、D四类,评价周期为当年5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其中有19种情况不能被评为A类,19种情况会被评为C类,19种情况会被评为D类。
而就发布公告这项工作而言,在12个月考核期内,如果对已在指定媒体发布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补充或更正达到二次以上,其信息披露工作考核结果不得评为A,进行补充或更正达到五次以上,则被评为C。
这项看似简单、常规的工作,却需要异常的耐心和仔细。
上述华南上市公司证代表示,以选择公告类型为例,就像是一个三叉树,涉及上百个事项,一个事项里面包括多个小事项,“比如一个对外投资,披露的话需要董事会决议,还需要独立董事发表意见,如果跟董事一起投资,还属于关联交易,相关的类别都需要勾上,有时候要选七八个类别,很容易漏选,而且系统也会经常升级改动。”
另外,尽管公告被称作是“八股文”,但要写好八股文也并不容易。“如果一个公告涉及三个事项,需要将三个事项的备忘录叠加到一起写,可能涉及二十多个项目,很容易漏掉一个。”上述证代称。
黄莉认为,相对于上交所的上市公司,深交所的上市公司证代的压力更大,“创业板信息披露监管很细,公告发的也多,平均每家一年发个七八十份很正常,所以也容易出错。而且在证券部的人员配置上,我听说上交所有的上市公司证券部有七八个人的编制,我们公司只有3个人,所以每个人产出要求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