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A股公司6000亿重大重组袭来 券商绕开新规独辟财路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并购大年“曲线入市”花样特别多 与IPO的走走停停相比,借助并购重组实现“曲线入市”的渠道一直畅通,且十分热闹。 (,)iF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已经完成、正在进行中的重大重组涉及金额高达6082亿元。在这逾6000亿资产进入或即将踏入资本市场期间,已完成的重大重组交易金额达1834.79亿元。这是什么概念?截至9月25日,今年有92只完成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约为414亿元。1834.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并购大年“曲线入市”花样特别多

与IPO的走走停停相比,借助并购重组实现“曲线入市”的渠道一直畅通,且十分热闹。

" 同花顺(" 300033," 股吧)iF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已经完成、正在进行中的重大重组涉及金额高达6082亿元。在这逾6000亿资产进入或即将踏入资本市场期间,已完成的重大重组交易金额达1834.79亿元。这是什么概念?截至9月25日,今年有92只" 新股完成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约为414亿元。1834.79亿元,是IPO的近五倍。

重组并购大年

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已完成及正在进行中的重大重组256起,涉及金额高达6082亿元。其中,现金支付金额538.63亿元,约占总量的8.85%。

今年的重组规模明显超出往年水平。截至9月中旬,A股公司已经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共71起,涉及金额1834.79亿元。而2013年全年,A股共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106起,涉及金额1796.22亿元。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借助重大资产重组来实现并购,并非A股并购市场的全部,更多上市公司青睐“吃小鱼”的并购方式。今年以来,A股公司已完成的并购重组交易达600起以上,约九成并购案均在重大资产重组标准之下。

以" 浙江永强(" 002489," 股吧)为例,公司5月份以2000万元现金收购临海永金管业有限公司100%股权。由于不是重大资产重组,实施起来速度很快。4月初,浙江永强董事会会议通过收购方案,一个月后便将永金管业收入囊中。

按照相关法规,上市公司购买、出售资产,只要该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或资产净额三个指标,其中一个指标超过上市公司50%“红线”,即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今年7月份," 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不构成借壳上市、不涉及发行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取消行政审批。

“如果新规实施,现金并购将免审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则仍需走审批流程。相信以后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时,会更加倾向于现金支付。”南京一位投行保代向《金证券》记者指出。

百亿巨单频现

IPO规矩多,新股公司在发行时会小心翼翼控制“体重”,不敢在超募问题上越雷池一步。

前述保代对《金证券》记者透露,监管层现在对IPO募资规模很敏感,严格控制募资情况。“证监会之前说允许将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列入IPO募投项目,但8月份以后又口头提示,最好不要这样做。”

相比之下,借壳上市或资产重组的操作则大胆许多。统计" 数据显示,在A股公司今年完成的71起重大资产重组中,借壳上市的就有18起。其中,绿地集团估值667亿元借壳" 金丰投资(" 600606," 股吧)、北京信威通信95.61%作价224亿元借壳中创信测等案例,因借壳资产的巨大体量引发市场各方关注。

以信威通信借壳中创信测为例,在最终方案中,信威通信95.61%的股权作价224亿元置入上市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32.54亿元。“配套资金能有32亿,已经很不错了,丝毫不比IPO的募资效果差。”前述保代对《金证券》记者表示,目前的制度要求配套融资总额不超过重组方案的25%,但中创信测的借壳交易额太大,不能用25%的标准衡量。

《金证券》记者梳理后发现,除中创信测之外,金丰投资、" 海澜之家(" 600398," 股吧)、" 方正证券(" 601901," 股吧)、ST仪化、" 广宇发展(" 000537," 股吧)、" 成飞集成(" 002190," 股吧)等上市公司的资产并购交易额均达到百亿以上,规模不容小觑。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已经完成及正在进行中的256起重大重组计划中,涉及现金支付金额538.63亿元。而今年92只新股IPO,募资总额才414亿元左右。

并购创意花样多

并购重组市场的火爆,让上市公司的重组方案创意迭出,不乏独特“造型”。

例如近期的热门股" 泰亚股份(" 002517," 股吧),公司7月份出炉的重组方案可谓创意十足。其对影视公司欢瑞世纪的并购方案具备控制权变更、“蛇吞象”式收购等特点,但通过精密设计后,试图绕开借壳规则。

“泰亚股份最终失败,真实原因是证监会不认同这个重组方案,监管层认为已经构成借壳条件。”供职于" 华泰联合的一位投行人士向《金证券》记者直言,现在各家" 券商都在关注重大资产重组的新规,研究绕开审批的方法。

“新规中,上市公司现金并购不用审批,定增募资也不用审批。”上述投行人士举例说,上市公司未来可以分步并购资产,以规避审批。“由券商运作并购基金,借钱给上市公司做现金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再定增募资补上资金缺口。这样搞起来,券商也多了一条财路。”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上市公司尝试分步并购。今年4月," 康恩贝(" 600572," 股吧)" 公告称,拟斥资9.945亿元收购贵州拜特制药51%股权。此外,公司计划向朱麟、济宁基石等特定对象发行" 股票 不超过1.75亿股,募资21亿元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康恩贝定增计划的朱麟,正是贵州拜特剩余49%股权的持有人。在业内人士看来,康恩贝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分为两步,最大的好处就是规避重组限制,降低审批难度。

“搞不成,照涨停”

A股百余例重组败局真相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沪深两市约有400例重组,其中终止筹划的超110家,失败比例约为四分之一。不同于以往重组失败后股价惨淡的规律,成为近期A股市场的新现象。

“现在A股公司流行做市值管理,主要就是靠并购重组,尤其是那些所谓的跨界并购,什么热买什么。实际上,背后往往是一帮人大量的股票 交易。”某资深投行人士的话道出了近期并购重组题材火爆的重要原因。

并购重组热潮

9月11日的夜晚让不少资本市场人士印象深刻。当日," 福成五丰(" 600965," 股吧)、" 百润股份(" 002568," 股吧)、" 长城集团(" 300089," 股吧)、" 宜华木业(" 600978," 股吧)、" 江泉实业(" 600212," 股吧)5家上市公司齐齐发布重组方案,收购标的囊括墓地、鸡尾酒、游戏、酒店用品、化妆品等。

其实,在今年的并购重组热潮中,“没搞成”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价格没谈拢、财务状况不合要求、方案不达监管要求、标的公司爽约等。

“评估分歧是并购终止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尤其是收购非上市公司股权,没谈成的案例中,超过60%都是因为价格问题。”" 宏源证券(" 000562," 股吧)并购部总经理洪涛表示。

此外,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并购终止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标的公司的说法与实际差异很大,往往会导致并购失败。”投行人士称。

投行人士告诉记者,重组交易的结构及过程本身就异常复杂,注定了其失败率也比较高。据介绍,一个重组预案的形成需经历意向性接触、框架协议签订、发行价格锁定、尽职调查、交易价格确定、相关主管部门原则同意、董事会审议等多个环节,“这就意味着重组过程有较大不确定性,市场博弈非常激烈。”

“忽悠式”重组

如果说因市场因素重组终止属正常现象,那另有部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重组,则有着人为操纵的痕迹。这些公司停牌重组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大股东等相关方“忽悠”股价,二是长期停牌以阻击“门口的野蛮人”。

例如,有公司在重组预案公布后股价上涨,大股东等相关方借机减持套现,随即宣告重组失败,2013年被市场诟病颇多的某ST公司就属此类。

除了趁重组减持套现,通过反复忽悠重组并持续渲染重组预期也是一种套利手段。

“在市值管理的推动下,公司与相关资金方利用重组信息炒作股价,成为惯常的运作模式。”一位多次斡旋并购业务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其近期正在洽谈的某上市公司由于" 业绩长期乏善可陈,谋求转型并购之路已经数年,不到20亿元的总市值和大股东不到20%的持股比例让该公司成为众多谋求上市的资产方理想的并购标的。然而,在不同机构登门拜访的当口,公司股价已随着重组预期的升温悄然上涨了50%。

除了忽悠式重组,还有的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假借重组名义申请长期停牌,目的是为了阻止潜在收购方的增持股票 行为。

业内人士认为,在并购重组日益成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重要手段的背景下,重组失败的情形将更加频繁。与此相适应,如何加强监管,有效控制失败式重组的负面效应,值得重视。

股价“虽败犹涨”

一个怪象是:失败的并购重组,并未带来失败的结果。据统计,8月份以来,在25家宣布终止重组的公司中,股票 复牌涨停或此后连续上涨的公司占比高达三分之二。

单纯的“补涨”理由显然不足以解释连续大涨的现象。资金对小市值公司的“围猎战”,才是这些重组夭折股大涨的主要逻辑。

其实,资金对小市值公司的围剿,本质上还是押宝重组题材。比起遭遇更严苛监管、隐藏更大风险的绩差公司,小市值、小股本的非ST低价股,是更为理想的投资标的。一旦有一次重组失败的经历,无疑昭告了公司明确的重组意向,反而变得容易辨识。

同时,以往案例证明,一次重组失败的窗口期过后,往往会有筹划二次重组的情况,这也成为投资者趋之若鹜的理由。

但在前述资深投行人士看来,重启重组预期、押宝小市值等理由尚属“善意”解读,更为“赤裸”的原因是前期进入的资金需要拉高出货。

“好多做市值管理的公司都是股东要减持或者解禁套现,即使重组失败,未来也有动力继续拉升股价。”上述市值管理人士称。

上证报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创反弹新高后跳水 两因素致沪指“虎头蛇尾”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