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结束后,三季度' 季报的披露工作也接踵而至,并且成为当前市场中关注的焦点和投资热点所在。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研读三季报呢?
为了不被季报的“文字海洋”淹没,投资者对于三季报一定要精挑细选后再阅读分析。对于自己已经持有的' 股票 、打算买进的股票 、' 业绩突出或大幅增长的股票 ,或是有特殊题材、走势上有异动的股票 ,均需要仔细分析其季报;而对于其他多数公司季报,仅需适当了解总体情况,参考一些他人建议即可!
根据沪深交易所定期报告披露时间安排,本周是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的最后一周,1649家公司将集中披露业绩。统计显示,在预计公布三季报的公司中,有869家进行了三季报' 业绩预告。其中预增的有171家,续盈的有93家,略增的有190家,扭亏的有66家,预减的有97家,略减的有90家,续亏的有87家,首亏的有61家,不确定的有14家。预喜公司占比59.83%。在整个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从上市公司的层面来看,有六成的公司预喜,也代表中国的经济上市公司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顶梁柱。整体来看是略好于市场预期。
据统计,在已披露的业绩预报中建筑装饰、医药生物、汽车、公共事业等行业“喜报”频传。从市场公开信息统计' 数据显示,社保基金新进和增持的公司行业主要分布在医药生物 、机械设备、有色金属、化工和电子等。其中属于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和化工等这些传统行业的公司最多。
通过以上的交集,我们可以发现医药生物板块亮点突出。医药板块10月以来融资净买入额高居市场之首。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消息面出现了埃博拉病毒事件;其次是源于政策利好预期,医改和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消费机会;还有沪港通标的效应及年底基金排名竞争,使得砸盘和拉升情况同时出现,凸显了医药板块防御反击的特性。
目前,医药板块呈现两大优势:第一是冬季题材丰富。每一次全球规模性的流行病作为利空冲击' 全球股市时,恰恰是造就医药牛股群的时机;第二是抗跌性。在复杂的四季度' 行情中,医药股能够脱颖而出主要是源于医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相对稳定,是非周期板块。未来十年将强劲成长' 医药行业长期成长趋势不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