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凤春
上周五,中国' target='_blank' >央行意外降息,刺激全球股指、商品价格普遍上涨。10月份的' 数据揭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向下,且叠加APEC的短期冲击,11月的经济恐不乐观。但这次超市场预期的降息,有可能短期扭转宏观经济的颓势。
应该说,这次“降息”不算意外。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不减,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盘踞高位,而消费物价低迷,生产物价持续通缩,“降息”已是刺激经济的必要之举。何况,欧美日央行都在扩张货币以支撑经济,并与中国企业拼抢全球需求。出于国际需求竞争的考虑,中国央行也必须加入国际央行的政策博弈。这次降息,只是决策层顺应了宏观逻辑。
但是,这次“降息”也是意外之举。在此之前,央行已经进行结构性宽松,除向国开行提供1万亿PSL(抵押补充贷款)之外,还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透露,9月和10月通过MLF向银行提供了7695亿元。在结构性宽松之后,银行间流动性已十分充裕,资金价格维持在低位,只是向实体经济的价格传导比较缓慢。因为有“降息”与改革不可调和的舆论,以及对“降息”可能加剧资金需求部门道德风险的担忧,使得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备受压制,也使得决策层对“降息”有所顾忌。然而,这次“降息”终究不期而至,原因何在?我们认为促发降息的原因,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居不下,决策层对经济的担忧开始上升;二是在43号文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与债务管理之后,决策层对“降息”负作用的担忧也在消除,降息作为逆周期的经济政策,也不再被“妖魔化”。
从政策效果看,这次降息可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债务负担。因为这次降息是非对称的,考虑到上浮区间的扩大,负债端利率实际上难以下降,而贷款端利率有更大幅度下行。毫无疑问,这将挤压银行盈利,起到以虚补实的效果。至于受益于降息的板块,主要是重资产、高负债的行业。如果用带息债务与股东权益的比例来测算,传统的周期性行业如建筑、电力、房地产、金属、建材、化工以及交运等,可能是受益降息最多的行业。但从历史表现看,降息似乎并不能改变降息前后的行业格局,且降息之后短暂的行业表现,持续性也并不高。因此,从配置的结构看,非银金融、电力和有色金属有可能是周期性收益行业中的领先者。而房地产、建筑、建材等地产产业链的行业,我们更倾向去放在主题中去博弈交易性的机会。同时,对于受降息影响较小的新兴行业,短期可能难有表现,但也不能完全摈弃。从此次货币政策调整的目的分析,降低融资成本,新兴行业也会同样会受益。
回到市场,' 创业板指在极弱之后出现反弹,但持续性比较堪忧,风格上仍偏向' 金融地产等蓝筹板块。市场经过持续上涨之后,这次降息或令市场“酒酣耳熟”,建议投资者把握市场的短期脉冲,并防范某些受益板块的冲高回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