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闭眼骑在猪身上了,风在哪儿呢?”风说:“哥近期主吹大象,暂时顾不上猪!”在最近A股“疯涨”的形势中流行的这则“段子”,极其形象地描述了近期中国股市的特征—' 券商、' 保险、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一枝独秀,但很多人却“满仓踏空”。
就在上周,中国股市总市值超过' 日本股市。如今,两者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以美元计算,截至本周三,中国股市总市值为4.657万亿美元,今年增幅38.6%。上证综指短短两周涨幅近20%,全年该指数已上涨37%。不仅指数大幅飙升,沪深两市日成交金额也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不断创出天量。此外,截至11月底,A股市场中的融资余额已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较8月初上涨近一倍。
细看本轮上涨' 行情,资金推动特征明显,实体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其实并不乐观。理论上,股市与经济增长应互为晴雨表,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从中国股市发展历程看,出现过两次维系时间较长的背离时期(经济下滑、股市却逆向上涨)。一次是1996年的牛市行情;另一次就是始于今年7月的本轮行情。
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证综指涨幅达124%,深成指涨幅达346%,迫使中国政府连发“12道金牌”为股市降温。同期的经济增速却从上年末的11.8%降至1996年三季度的9.4%。而始于今年7月15日的这波“牛市”行情,从2066点上涨至本周五收盘2937点,涨幅近千点。同期经济增速却一再放缓,前三季度GDP增速只有7.4%,三季度GDP更是只有7.3%。
抛开市场不够完善、参与者不够理性等主观因素,造成两次经济下滑、股市逆势上涨行情的关键因素在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先看1996年,当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下滑,中国' target='_blank' >央行开始实行略带扩张的货币政策。同年先后取消保值贴补率(即同期物价上涨率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差额,相当于增加了实际存款利息),以及两次降息,对市场和储户产生了直接刺激。再看今年,在“稳增长”的压力下,中国央行积极响应国务院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要求,先是两次定向降准,然后时点上超预期降息,其间还伴随着多次下调公开市场正回购价格,以及通过PSL、SLF、MLF等工具定向为市场投放资金,从而为股市建立了流动性定向宽松的预期。
除了流动性环境同样宽松外,今年行情与1996年有一点大不相同,即背景红利不同—引领今年行情的主线是改革。尽管经济转型困难重重,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房地产投资趋弱,但在中央政府促改革、调结构的工作目标下,经济增速换挡已经被市场所接受。沪港通机制的开通,为资本市场改革打开了想象空间。GDP增速小数点后降幅的新常态,正逐渐被改革释放的红利淡化。
虽然经济下行会降低市场风险偏好,但中国政府改革的决心以及释放的改革红利,却在某种程度上对风险偏好起到反向提升作用,这成为本轮上涨行情的另一重要基础。
最近股市行情火爆,且远远还未结束,却让大家很纠结。金融股一枝独秀,不仅强势拉升指数,也让不少选错股的人“满仓踏空”。目前业内有人已将本轮行情看高到4000点,甚至5000点,目前讨论顶部在哪里没有意义,因为每一次顶部和底部都是走出来的,而不是预测出来的。目标位仅仅起到引领作用,如果后续没有新的利好预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能有效改善,那么,即使流动性再宽裕,也仅是在比谁的胆子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