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尚进
2014年末的这轮股市' 行情,不同于以前的几轮牛市行情,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众多投资者通过' 融资融券及其他拆借资金方式加大资金杠杆,使股市行情变得异常火爆。而高杠杆对' 股票 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其在短期内能把股指和股价急速炒上去,也能让股指和股价暴跌。国内外资本市场的长期实践表明,大起大伏的股市行情是不可持续的,只是在特定时期和特别环境下的短期现象。
国内股市在经历多日连续的逼空上涨行情后,12月9日迎来了大幅调整,当日' 沪指跌5.43%,收于2856.27点,成交7934亿元;深成指跌4.15%,报10116.5点,成交4731亿元;当日两市成交量突破1.2万亿元,创国内外历史新高。
A股的这波上涨行情从11月中旬沪港通实施、11月21日' target='_blank' >央行宣布不对称降息之后启动,连续十几个交易日呈现量价齐涨的格局,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额从3000亿元不断提升到4000亿元、6000亿元、8000亿元、1万亿元,12月9日更是超过12665亿元,成为股票 市场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这其中,支撑和放大交易量的一个显著因素就是融资融券和其他拆借资金的悄然入市,“加杠杆”或“高杠杆”起到了强刺激效应。许多股市分析师认为,这是在政策刺激下产生的“资金推动型行情”。
记者在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网站上查询到,2014年11月的融资融券交易金额达22120亿元,相较前一个月的14316亿元增加7804亿元,环比增长54.5%。截至11月末,融资融券余额升至8252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8188亿元,融券余额为64亿元;新开账户数方面,11月融资融券账户新开40.53万户,较10月的33.38万户增长21.42%;期末账户数升至515.08万户。
此外,11月' 数据月报显示,参与和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有89家,证券营业部5661家。这表明,' 券商成为融资融券业务快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有市场人士保守预测,融资融券业务的快速增长给券商带来了可观的业务收入,加上股市行情的火爆,将给券商带来巨额的经纪业务佣金和自营业务收入,今年全年券商的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有望达到40%至60%。这就是最近券商股的股价涨幅几近翻番的重要因素,而券商股价的普遍大幅上涨又快速地推升了A股指数的上涨。
有业内人士分析,本轮股市火爆行情中,除了融资融券加大投资股市资金杠杆外,还有众多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如' 信托公司、投资公司、民间借贷机构等,从原来的信托项目、投资项目和民间借贷领域转向股市投资,不断加大资金杠杆。
国内外股市的经验教训表明,资金的高杠杆在短期内快速推高股价和指数的同时,也隐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在高杠杆不能持续的情况下,稍有风吹草动,高杠杆的资金就会迅速从股市撤退,从而引起股价和指数的急剧下跌。因此,股市的火爆行情,有时与股市的暴跌甚至崩盘如影相随。这就是投资股市的高杠杆所具有的双重性,或者说高杠杆就是一把“双刃剑”。
仔细分析一下,借助于高杠杆形成的天量成交金额,其背后是天价成本。有业内人士测算,自深沪股市创立至2013年,投资者累计缴纳的印花税高达7650亿元,同期A股总分红金额为3.38万亿元。12月5日深沪两市成交额高达10740亿元。这种高换手行情意味着洗牌加剧和赌性十足。假设每笔交易买卖双方的印花税和佣金成本合计为千分之二,以一年246个交易日计算且单日成交万亿元计算,税费总支出达4920亿元,单日支出20亿元。如果两市融资融券余额日均达8000亿元,年利率平均8%,此项支出高达640亿元。这意味着支撑巨量成交的代价是每年合计5560亿元的净流出,而目前两市投资者' 保证金也不过9900亿元。
可见,借助于高杠杆来投资股市的交易模式和行情走势很难具有持续性。更何况,各路加杠杆或拆借入市的资金中难免有违规或打政策“擦边球”的情况存在,一旦强化监管,这类资金将不计代价撤离股市,加剧股市的大起大伏。
因此,市场相关主体应当客观地、理性地认识高杠杆对于股市行情的双重作用,尽量规范投资和融资行为,不去碰触' 法律法规的底线。
在市场经济尤其资本市场发展趋于成熟的过程中,加大资金杠杆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一种正常的市场创新。事实上,最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所进行的多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围绕加杠杆进行的,如2010年以来开展的融资融券,还有质押式回购和约定式购回等,都是对股市投资的加杠杆行为。又如,备受推崇的分级基金,其实也是一种杠杆产品,它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聚集起大量的资金投放到某个板块之中推升行情;' 股指期货也有明显的杠杆效应,它最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认可,而且一旦股指' 期货起来以后,又会对' 现货产生拉动作用。
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在对融资融券和其他拆借资金进入股市行为进行合规监管时,要引导和规范广大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及其他拆借资金合理合规地投资股市,同时要严格监管和处罚少数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