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周刊(博客,微博)》特约作者 聂方红
本周股市,最奇葩的莫过于周一,' 沪指创新高,' 个股跌停潮,让人分不清现在到底是牛市还是熊市。盘后分析,有人把上周五管理层公布立案调查18只个股涉嫌市场操纵作为一个诱发因素。然而,打击市场操纵,净化市场环境,本身是有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事情,怎么会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呢?其间有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市值管理是今年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才刚刚肯定支持的新事物,怎么一下子又被上市公司弄成股价操纵了呢?
一,市值管理的概念不清。很多上市公司把市值管理等同于市值增加,这在股份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只能提升股价,进而凡是能促使股价上涨的办法、措施都成为市值管理的内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就被简化成股价管理,实际执行中或者干脆变为股价操纵了。而没有意识到市值管理的核心在于提高公司内在价值、抑制股价非理性波动、引导股价回归和体现内在价值,吸引长线投资。
二,市值管理的动机不纯。一些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大股东们高价减持,或者是为了上市公司的融资增发、配股、并购重组、抵押增值、股权激励,而不是为公司提升价值、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其结果是一旦上述目标实现,股价、市值就没有人管了,市值管理沦落为少数股东非法套利和上市公司高额融资的工具。
三,市值管理的方法不当。不少上市公司为了提升市值,滥用并购重组等市值管理工具,很多并购没有合理的商业逻辑,更不体现公司的经营战略,而是为了迎合市场偏好,玩跨界转型,用概念刺激,二级市场什么时兴时髦就搞什么,什么概念最热就并购什么,早些年追矿产资源、近几年追新能源、生物医疗、影视传媒、手游网游、' 互联网金融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天,一窝蜂介入的结果是成功的不多,回过头来看大多是一地鸡毛。没有把精力财力物力投到制定正确的公司发展战略、完善治理结构、改善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与效益、稳定投资者预期等正道上面。
四,市值管理的' 法律边界不具体。虽然对市值管理有“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三条不能碰触的高压线,但真正要认定这些违规并非易事。由于市值管理的手段有公开市场增持与减持、定向与公开增发、拆股与缩股、并购重组、利好与利空信息管理、' 股票 回购与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企业形象宣传等多种方式,什么时候用,用哪种手段,用到什么程度,完全是上市公司自主决定的事情,真要防止、杜绝市值管理演变为概念炒作、股价操纵,就必须对市值管理进行顶层设计,出台具体管理办法。特别要划定红线,明确市值管理的内容内涵,规范市值管理的操作边界,明晰市值管理的合法行为规则,细化违规违法行为处理措施,让灰色操作、暗箱操作、违规操作没有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