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中铭,财经专栏作家
新“国九条”“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但有些上市公司硬是“歪嘴和尚念歪经”。其所谓的“市值管理”,就是扯虎皮拉大旗,以市值管理之名,与大资金、大机构相互勾结,通过发布选择性信息的方式操纵股价。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一经查实,应按照' 退市新规“对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公司实施暂停上市”的规定强制其退市。
市值管理常常被误读。由于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与股价密切相关,有投资者就认为市值管理等同于' 个股股价管理,只要上市公司的股价上去了或处于高位,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就是成功的。另外,像上述的某些上市公司以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股价之实的,其实都曲解了市值管理的真正内涵。
实际上,市值管理核心在于价值创造,并非单纯的拉高股价。A股市场上,像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高送转等常常引发股价的大幅上涨,特别是某些垃圾股股价频现“乌鸡变凤凰”的现象,其总市值虽然被拔高了,但公司质地本身没有提升,公司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同步得到提升,因此亦是一种“伪市值管理”。
全流通背景下,市值已成为衡量上市公司实力大小的新标杆。市值大的公司不容易被收购,市值小的公司则容易被并购,因此市值也成为决定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能力强弱的新标杆。但一家上市公司真正要做好市值管理,绝非仅仅只有股价的上涨。上市公司只有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其市值管理才有意义。
要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笔者以为可从多方面着手。首先,上市公司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A股市场20余年的历史已证明,公司治理水平高的上市公司,其' 业绩较为稳定,信息披露规范,也能很好地回报其投资者,相对而言股价也较为坚挺。而那些股东间常常内斗,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往往成为垃圾股的发源地。
其次,提高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哪种行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即使是此前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的银行业,随着更多民营银行的加入,其竞争的激烈性是可以预见的。 高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宗旨的确立,在强调市场作用的同时,其实也意味着今后更激烈竞争时代的到来。在此情形下,只有那些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才能生存。一家上市公司如果没有任何竞争能力,注定是被淘汰的对象,更另提什么市值管理了。
其三,提升回报水平。“重筹资,轻回报”是A股市场的一大顽疾,也是其最鲜明的特点。虽然只有短短的20余年的历史,但连续10年以上不分红,或常常以“不分配、不转增”“回报”其投资者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甚至于连续15年以上不分红的也不罕见。不回报投资者,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无形中被打折。投资者只能通过博取差价的方式获得回报,这不仅导致市场投机行为猖獗,也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其四,切实保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既是市场的难点,亦是上市公司实施市值管理的重点。很难想象,一家不重视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上市公司,能够赢得投资者的尊重,其' 股票 能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缺少了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市值管理,也必定是“跛脚”的。
笔者以为,通过上述手段才能实现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并最终达到价值实现的目的。如此的市值管理,才能不辱使命并发出正能量。(' 博客:曹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