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日益临近,当前投资者对于是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出现一定分歧。不过,从" 大宗交易市场来看,2015年1月无论是交易频次还是交易总金额,均较去年12月大幅下滑;而且其中不乏溢价成交" 股票 ,如中国南北车、" 海通证券(" 600837," 股吧)、" 兴业证券(" 601377," 股吧)、" 中国人寿、" 中国太保(" 601601," 股吧)等权重股,这显示当前仍有部分资金对后市预期偏向正面,股指支撑力量正在显现,调整后的“牛市”下半场值得期待。
大宗交易热度回落
2015年伊始,沪深主板指数高位调整,走势起伏波动较大,市场交投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因而此前火热的大宗交易市场也难以避免地陷入困顿,资金介入力度和意愿都出现了明显降低。
据Wind资讯" 数据,今年1月A股大宗交易共发生1008起,相较去年12月的1679起,下滑幅度达到29.97%;金额上,1月份大宗交易累计实现415.38亿元成交,而去年12月则为709.18亿元,环比下降41.43%。
而且从" 个股交易情况来看,1月出现折价交易的股票 有867只,占比为86.01%,其中" 新朋股份(" 002328," 股吧)、" 华泽钴镍(" 000693," 股吧)、" 海润光伏(" 600401," 股吧)、" 国星光电(" 002449," 股吧)、" 楚天科技(" 300358," 股吧)等交易频次最多,均在10次以上;以单次成交额计," 庞大集团(" 601258," 股吧)、" 海思科(" 002653," 股吧)、" 民生银行(" 600016," 股吧)拔得头筹,其分别在15日、22日和12日发生4.74亿元、4.57亿元和4.06亿元交易。
观察历史数据,大宗交易往往和A股走势呈现正相关关系,此番大宗交易交投温度骤降,固然体现了股指的调整需求,短期内指数或将继续维持震荡整理模式;与此同时,大宗交易卖盘力量的降低,也进一步降低了此类投资者大肆抛盘对市场造成的冲击。
蓝筹股溢价受捧
1月大宗交易整体疲弱并不意味着场内缺乏亮点。当月仍有141起平价或溢价成交,其中溢价率超过10%的有7起,分别是" 长城电工(" 600192," 股吧)、" 特尔佳(" 002213," 股吧)、" 中国南车(" 601766," 股吧)、中国人寿、海通证券、" 天茂集团(" 000627," 股吧)和" 汉商集团(" 600774," 股吧);此外,折价率在9%-10%之间的股票 也有10起,包括中国太保、兴业证券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溢价率超过9%的股票 中,中国南车累计交易频次达到4次之多。
以上述141只股票 为对象统计,首先,这141起成交总共录得64.84亿元成交额,占1月大宗交易总金额的15.61%,与去年12月25.76%的同一数据类比,平价或溢价成交下滑幅度明显优于大宗交易市场整体水平;其次,以所属行业划分,这141只股票 绝大多数来自银行、交通运输、" 券商、房地产、汽车、有色金属等蓝筹板块,至少在大宗交易投资者眼中,这意味着此类蓝筹股仍存在继续上涨空间;第三,从买卖双方席位看,机构投资者在其中也充当了重要吸筹力量,如" 平安银行(" 000001," 股吧)、万科A、" 广发证券(" 000776," 股吧)等个股均遭到机构资金的大肆买入,金额和频次都较为靠前;第四,就活跃度而言,1月下旬开始市场大宗交易频次也环比开始升温。
近期市场上关于是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的争论甚嚣尘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投资者的市场预期。尽管当前大宗交易市场“空”气流动,但循着以上四大市场微妙变化,结合上周" 大盘缩量“四连阴”,投资者对宏观经济数据下滑,以及指数自身调整需求心态上已较为适应,谨慎情绪已然步入缓解通道。从这个意义上判断,此时通过大宗交易市场吸筹反倒是难得的建仓机会。
" 国泰君安证券也认为,从最近公布的数据看,增量资金入市确实在放缓。除了资金、政策以外,从估值纠错和公司的角度来说,市场进入了一个“慢牛”的阶段,建议适当控制杠杆,并持股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