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疲弱应有三个主要诱因:一为管理层对股市态度有变,这已持续地压制了人气;二是新股发行;三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
自从股指调整后,管理层虽不像前期那么严厉,甚至时有安抚,但投资者明显能感受到:每当股指接近或稍创新高时,消息面便“很碰巧”地偏紧了。再说新股,这次24家新股明显多于以前,所以理应有些压力。不过话虽如此,笔者认为也许市场是能承受这24家新股的,问题的本质其实并不在这。
从常理判断,目前管理层应有“在注册前作些铺垫”的动机,所以得渐渐增加发新股速度。部分机构或投资者应有能力看到这点,于是便有了以下逻辑——假如股指杀跌,扩容数量也许不会快速增加;假如上涨,扩容速度应会加快,而加快后股指容易再度受打压。
换言之,市场参与者横竖难以讨好。扩容速度不透明必会使投资者感到市场难以把握,操作上自然就趋于保守。个人认为,像去年6月份那样明确承诺“年内发行不超过百家”其实是较好做法,市场的透明度越高就越安全,投资者的情绪也就越稳定。
在人民币方面,实际上,人民币的日波幅是极窄的,“跌停”也没跌多少,何况这个“跌停”指的仅是“询价相对于中间价下跌2%”。
后市方面,虽然A股显弱,但笔者认为下周新股发行时可能是较好布局时点,因货币宽松是大概率事件。至于人民币虽然其有中长远影响,但短期内影响或较有限。
大家知道,我国外储数量恐怖,存准率又高,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应有充足的对冲手段。若将时间拉长,其实也很难说全球格局就一定还是原样,比如很难说美元就能一直涨下去。太远的事,其实谁也说不清的,何况我们还有改革红利。
退一步说,就算因美联储加息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但我国利率较高,就算降息几次应该仍然较高。利率其实是相对的,有时一国利率即使降到1%,但如果外国利率降更多,比如降到零或负,那么该1%的利率仍相对较高。在世界主要货币中,目前其利率几乎均接近零或负。
降准应能扭转股指颓势,但暂难支撑股指大涨,一方面是因新股发行在即,一方面是因市场对降准预期已久,还有一方面是降准与其他宽松工具有部分替代性——既然降准了,逆回购或其他宽松政策或将收敛,故降准效应或会被抵消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