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费杨生
在一系列应急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股市投资者信心正逐步恢复,A股市场也在向常态回归。对此,诸多专家学者认为,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协调统一下,A股市场方度过危机状况,实属不易,但市场功能的恢复、机制的完善以及投资者信心的夯实,尚需各市场主体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发展规律,齐心协力,践行价值投资。
从A股目前运行状况来看,流动性问题已得到明显改善,投资者信心已明显恢复,市场正逐步向常态回归。7月9日至7月24日,上证综指上涨约19%,深证综指上涨约23%,' 创业板指数上涨约24%;投资者新开账户数快速回升,从8日的18.07万户升至22日的52.93万户;两融业务逐步稳定,两融余额回升至1.44万亿元;停牌' 股票 正在分批复牌,从9日的1442只降至24日的512只,市场交易逐步恢复正常。
但在市场逐步回归常态的过程中,一些“唱空”中国的声音对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形成了干扰,一些传闻、谣言也对股市正常运行造成了扰动,因此,股市信心的恢复还有待进一步夯实。首先,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短期筑底企稳迹象明显,而非唱空者所言经济失速。李克强总理23日在会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 target='_blank' >卡马特一行时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困难挑战,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增长7%,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他强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使中国经济实现“双中高”发展。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应对及时,此次股市下跌并未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三季度筑底企稳,全年实现7%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其次,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在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流动性危机凸显的时候,“有形之手”及时介入是国际惯例,且在整个过程中,监管层注重在法治的框架下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机构自救,而非如唱空者所言破坏了市场自身运行逻辑。可以预期,待市场稳定之后,股市的经济晴雨表、' 新兴产业孵化器等功能将逐步恢复,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将进一步加快。
再次,资本市场形成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方向不会改变。此次股市下跌是A股步入杠杆时代首次面临的特殊状况,折射了中国股市年轻、不成熟的一面,但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此次股市波动将对进一步提高混业发展分业监管的有效性,完善市场自身的多空博弈机制,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制度建设带来积极意义。
当然,股市信心的夯实和回归常态更离不开各市场主体的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特别是倡导和践行价值投资。一是股市涨跌均有自身规律,投资者不应持有“政府为股市兜底”、“国家队为所持股票 兜底”等错误认识。目前,不少投资者包括一些机构投资者都在关注“国家队”的动向,发掘“国家队”持股名单,认为政府、“国家队”不会再让股市下跌。实际上,持有这种观点是危险的、错误的。“有形之手”的出手是为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非为股市上涨背书,更非“人造牛市”。经此股市波动,包括大型机构在内的投资者都应重新审视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更加注重分析股市涨跌的市场因素,从上市公司' 业绩、估值等价值层面选择标的,而非听消息、炒概念、赌重组等样式的非理性投资。
二是投资者要增强风险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 股指期货、两融业务、分级基金、股票 期权等都是A股市场在发展中出现的新品种、新工具,相信更多的交易规则、交易品种创新还将在A股迈入成熟市场的过程中出现,这对投资者的专业投资能力、风险可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者应提高风险自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可投资资金规模、风险承受力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而从国际成熟市场来看,当市场广度、深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股市投资必然会迎来以专业投资机构操作为主的新阶段。
三是监管者应加快构建并维护有利于价值投资的制度、市场环境,中介机构应积极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监管者应着力推动' 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完善,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维护“三公”原则。比如,针对发行人诚信缺失,应加大行政和刑事处罚力度,使失信者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甚至刑事制裁。同时,完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使投资者更为有效地获得经济补偿。
市场是最好的风险教育场所。这次股市下跌及应急反应给包括监管者、投资者、中介机构在内的各市场主体带来的触动、思考良多,我们需要牢记这次风险教育课,推动年轻的A股市场走向成熟,且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