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2015年6月12日至7月中的股灾后,小编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探究一下中国股市暴跌的原因,探究的角度是部门杠杆率的变动对本轮股市波动的影响。
所有人都明白,中国目前正在经历重要的经济机构调整,官方的说法叫“经济新常态”,具体一点就是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速的趋势性下行以及经济增长结构的变迁过程中。矛盾产生矛盾,经济增速的下行与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往往导致金融风险的上升。怎么办?
咱们先看国际经验,一国金融风险累积时期通常伴随着总杠杆率的上行(首先通常是家庭或企业杠杆率的上升),而在危机爆发后,该国的总杠杆率通常会掉头向下,而去杠杆的过程通常会伴随着' 银行业危机或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通常而言,金融危机的爆发会导致私人部门(家庭与企业)去杠杆,而家庭与企业的去杠杆通常意味着信贷违约的集中爆发,这会导致银行部门坏账上升。换言之,是用银行部门的加杠杆来对冲家庭与企业部门的去杠杆。然而,银行部门杠杆率的上升可能导致银行危机的爆发,为避免危机爆发,一国政府通常要用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对银行进行救助,而这自然会导致政府债务的增加。换言之,是用政府部门的加杠杆来对冲银行部门的去杠杆。
看明白了吗?在缓解危机冲击的过程中,一国总会通过政府部门的加杠杆来应对私人部门的去杠杆。果不其然,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美国、' 英国、欧元区国家的政府负债率均显著上升,显然是政府加了杠杆嘛。
客观一点儿说,目前中国的国民总杠杆率(国民总负债占GDP的比率)并不算高,约在220-230%之间,与日本、英国高达500%的总杠杆率相比依然较低。但是,中国的问题在于杠杆在部门之间的分布并不均衡,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企业总负债占GDP的比率)高达120-130%、政府部门杠杆率约为70-80%、家庭部门杠杆率约为20-30%。中国的政府与家庭杠杆率与主要大国相比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企业部门杠杆率在全球主要大国中名列前茅。
中国企业部门的高杠杆,对应的恰好是中国制造业的庞大产能与' 房地产行业的庞大库存。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由于内需与外需均很强劲,企业部门通过高投资形成的高产能得到了相对充分的利用,从而带来了不菲的利润,高杠杆并未造成大的问题。然而,随着内外需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持续走弱,导致过剩产能成为中国企业部门的顽疾,这就使得高杠杆的弊端开始凸显。
在内外需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部门去杠杆是早晚的事。按理说,中国政府应该提升自己的杠杆,帮助企业降低杠杆。但是,政府却有“私心”。它担心地方债这个隐形炸弹随时爆发,也害怕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前怕狼后怕虎,这个游戏该怎么玩?“强平”组合想到了' 股票 市场。首先,如果股市能够恢复正常融资功能,那么企业就可以用股权融资来替代债权融资,从而逐渐降低杠杆率;其次,一旦股市转变为牛市,那么中小企业扎堆的' 创业板与' 中小板就会趋于活跃,这不仅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且有助于鼓励'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愿景;再次,股市持续上升还有助于改善中国实体企业的' 业绩,这样将会降低银行未来坏账率的上升。三方共赢,何乐而不为呢?
仔细分析本轮股市走牛的推动力因素,其实就是在通过居民部门的加杠杆来帮助企业部门去杠杆。在本轮股市的上升过程中,散户投资者前所未有地大量使用了杠杆,其中包括杠杆率为1比1的' 融资融券、杠杆率为1比2至3的伞形' 信托,以及杠杆率为1比4至5,甚至高达1比10的场外配资。据估计,本轮牛市中杠杆资金的总体规模达到4-5万亿人民币。家庭部门通过举债购入股票 、企业通过IPO与定向增发获得资金、企业高管与股东通过大幅减持赚得盘满钵满,其核心正是通过家庭加杠杆来帮助企业去杠杆。
从A股的实际走势中,小编读到了危险,也体会到了启示。从危险方面看,一方面,中国散户的股票 投资在加杠杆后面临的风险显著增加,股价下跌10%-30%就可能使得账户被强平、本金全部亏损;另一方面,尽管目前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并不高,且本轮股市先涨后跌且跌幅远低于涨幅,但本轮股市暴涨暴跌造成的家庭内部的收入分配效应不容低估,中国城市相对年轻的中产阶层家庭,由于缺乏' 炒股经验,在本轮股市下跌中损失惨重。
从启示方面看,暴跌难挡牛市大势。股市暴跌后政府出手,无论是通过汇金与社保基金购入股票 ,还是通过证金公司贷款给' 券商购买股票 ,本质上都是通过政府加杠杆来应对居民部门去杠杆。说明政府不想看到A股在本轮暴涨暴跌后再度沉沦,它最终会通过自身加杠杆的方式来应对企业去杠杆。比如,通过央行印钞、通胀上升来降低政府实际负债利率等等。
小编又相信A股可以赚钱了!(文/莫苑 图/网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