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救市”的制度成本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政府应敬畏市场、尊重市场,立即推动IPO注册制改革,这是中国股市实现制度新生的前提 由于人固有的“动物精神”所导致的非理性,金融市场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尽管中国股市只有25年历史,但已经经历了1997年、2001年、2008年三次显著的股市泡沫。 “人造牛市”救不了经济 进入2015年以来,中国A股股价出现惊人的暴涨:到2015年6月中旬,上证综指已较2014年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政府应敬畏市场、尊重市场,立即推动IPO注册制改革,这是中国股市实现制度新生的前提

由于人固有的“动物精神”所导致的非理性,金融市场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尽管中国股市只有25年历史,但已经经历了1997年、2001年、2008年三次显著的股市泡沫。

“人造牛市”救不了经济

进入2015年以来,中国A股股价出现惊人的暴涨:到2015年6月中旬,上证综指已较2014年7月上涨了152%、较年初上涨了59.7%,' 中小企业板、' 创业板较年初更是上涨了138%和165%。

此轮牛市出现了太多“动物精神”之外的人为因素的推动。官员乐观表态、官方媒体积极助阵、网络媒体标题党化的解读、一些专家和投行人士的任性发挥,都让股民越来越坚信这样的判断:这轮牛市是政府所需要的,也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投资股市不仅可以赚钱而且是支持国家的爱国行为。就这样,股市在被“改革牛”、“国家牛”的概念捆绑之下,越走越远。这验证了' target='_blank' >哈耶克那句名言,“短期着眼,我们就是我们所创造的观念的俘虏。”

“人造牛市”有何不妥

首先,股市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而这是政府难以驾驭的。' target='_blank' >克林顿任' 美国总统时的财长鲁宾曾这样告诫克林顿:“总统先生,股市涨成这样,你千万别出去邀功说是自己的功劳。”克林顿问,“为什么呢?”鲁宾说:“因为股市涨上去,它还会再跌下来。”“慢牛”的想法是天真的,只要多数人形成一致预期,慢牛必然会变成快牛和疯牛。疯牛意味着暴涨暴跌,在这样的起伏中,股市难以对消费和经济带来正面效果。

其次,由于' 行情来去匆匆,也难以真正起到“去杠杆”、救经济的作用。2014年' 股票 融资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仅为2.6%,今年1-5月也只升至4.2%。股市暴跌之后,证监会又被迫再度暂停' 新股发行。其实,如果证监会真要利用股市去杠杆的话,只要放开新股发行节奏管制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把希望寄托在牛市上。市盈率高,愿意上市的公司自然会多;市盈率低,愿意上市的公司自然会少,市场供求会自发调节。' 中概股为何从美国' 退市?说透了,还不是因为国内A股市盈率高,而这种高市盈率则是长期实行IPO审批制的结果。

需要救市吗

在2015年6月底股市暴跌之后,救市之声不绝于耳。问题在于,我们对于救市必须认真思考三个问题:有没有必要救市?救市的手段是否合理合法?救市的代价是否超过救市的好处?

第一,有暴涨就有暴跌。从来没有哪' 个股价泡沫破灭时是“有序下跌”的,由于人所固有的恐慌心理,行情一旦逆转,必然会出现踩踏式的狂跌,必须认识到这是股市调整的“常态”,不必大惊小怪。' 融资融券固然加大了暴跌的力度,但如果我们不能忍受这一风险,当初就不该引入这一机制。它在上涨时不也同样导致暴涨吗?杠杆机制引发的助涨与助跌,只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而已。当然,证监会本来可以在行情大涨时对杠杆进行逆周期的调节,但可惜没有这么做。

第二,政府不应救泡沫。尽管跌势凶猛,但下跌幅度依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股市前期大涨1-2倍,现在为什么就不能“大跌”30%?到6月中旬A股估值已经严重偏高——A股平均市盈率32倍(不含银行则高达57倍)、中小企业板85倍、创业板150倍。因此,下跌本身是市场运行规律的内在需求,而并不是“市场失灵”。即便大跌后,上证、深证和创业板过去一年的涨幅仍然高达81%、73%和66%。1997年香港政府成立“盈富基金”救市时,' 恒生指数市盈率只有8倍多;而即便暴跌后,中国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依然高达90倍。2009年美国救市的时候,很多股票 PB(市净率)跌到一倍以下,而中国现在的平均PB在三倍左右。

第三,政府只有在发生金融危机时才应该救市。对于救市必须极其慎重,因为这会破坏市场本身的规律,而且会引发投资者的道德风险投资者承担风险本应是股市运行机制的固有内涵。不少救市论者援引1997年中国香' 港股灾、1987年美国股灾和1929年大危机的案例,鼓动政府救市。笔者认为,此前的中国股市波动与上述危机可比性不大。中国香港当年救市,是因为周边国家接连发生金融危机、港币岌岌可危、银行拆借利率飙升、股市暴跌,已经出现了金融危机,不得不救。而中国目前银行体系稳定,利率并未大幅上扬,市场估算的银行对股市的直接敞口也仅为2万亿左右,远低于其180万亿的总资产。因此,当前的中国泡沫,更类似于2000年的纳斯达克泡沫,彼时从接近5000点的高位一路下跌至1000多点,跌幅超过2/3,但美国并未救市,也未引发灾难性后果。

救市手段受争议

此次救市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争议也一直伴随。

首先,一些救市手段可能损害了一部分市场参与主体的合法权利。比如,21家证券公司宣布将出资不低于1200亿元购买蓝筹股托市。问题是,出手时的点位并非抄底的好时机,这些资金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券商此举并未经股东大会同意,股东的合法利益可能因此而受损。

其次,一些救市手段显得不够严肃。证监会不仅暂缓了28只新股发行,而且强令这些公司将已经冻结的资金退回。这等于宣布已经达成的交易无效。这样的做法,大大损害了市场交易的严肃性。

再次,为救市而随意修改法规,既存在程序瑕疵,也损害了' 法律的权威。例如,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在6个月内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任性修改规则,损害了市场规则的可预期性,加大了在中国市场投资的不确定性。

第四,市场行为“归罪化”令人担忧。政府提出要打击“恶意做空者”,这等于对市场交易的动机做出判断,是十分危险的。其实,所有的交易都是中性的——为了赚钱,因此无所谓善意还是恶意。' target='_blank' >索罗斯1997年在东南亚大肆做空股指货币,但从来没有被认定为违法,最多是受到道德谴责而已。如果市场本身就存在失衡与扭曲,仅仅怪罪于做空者,是逃避责任的做法。

第五,为避开股市下跌,居然出现了超过半数上市公司停牌的奇观。这在' 全球股市亦是创举。任性停牌,看似小事,其实很严重。一旦停牌,等于股东的资金被冻结,可能导致很多投资者陷入流动性困境。如果上市公司行为可以如此任性,国际投资者怎么会对中国证券市场有长期信心?

最后,政府此次“超限救市”,即便救市成功,也强化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政策风险”的认知。换言之,中国将付出“声誉代价”。

中国股市如何摆脱低水平重复

此轮暴涨暴跌,代价是沉重的。即便救市最终成功,硝烟散尽,我们却付出了高昂的制度成本:法律的严肃性受到伤害,监管规则随意修改给人留下了不确定感,投资者风险自负观念倒退,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重归模糊。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制度退步,未来可能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和时间才能修复。

痛定思痛,笔者建议:

第一,政府要敬畏市场、尊重市场股票 市场不是工具,不应该赋予也无法承担起帮助企业脱困、去杠杆、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使命。股市只是价值发现和交易的场所而已。即便牛市可以刺激消费、去杠杆,也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人造牛市,欲速则不达,反受其害。

第二,立即推动IPO注册制改革。这是中国股市实现制度新生的前提。审批制导致的市场自发调节功能的丧失,是股市乱象之根源。注册制改革的本意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证监会不再判断发行人的价值、不再调控新股发行节奏。

第三,监管者要摒弃“父爱情节”,恪守裁判者的本份职责。证监会的职责是保护投资者,具体方法是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证监会不应该过于关心股价高低和干预市场参与者的微观行为。当然,两融机制能否实行逆周期的监管,是本次危机提出的新课题。

第四,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官员、官方媒体)不应对股价涨跌进行明示或暗示,以减少对投资者预期的干扰。在发生股价暴跌时,政府不应轻言救市,只有在会真正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时才能考虑救市。救市应该在法律和制度框架内进行,不宜随意破坏法律和规则的严肃性,更不能为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所绑架。

最后,此轮暴涨暴跌,政府和市场都交了高昂的学费。危机过后,是否应该问责。问责的目的是“惩前毖后”。通过对有关责任主体“越位”与“缺位”的严肃问责,可以厘清监管者的定位、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场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未来制度建设的可预期框架,最终形成一个规则透明且稳定、人人守法的市场,这样的市场才是有效率的股票 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华泰证券:八大主线掘金“二胎概念股”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