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rget='_blank' >王文剑
2015年,中国经历的股灾是资本市场的最大话题,和世界性的股灾相比,中国的这次股灾有着非常明显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监管的长期乏力,股灾最终将难以避免,而股市的真正主角是银行,实体经济却成为股市的看客,最终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2015年,中国经历的股灾是资本市场的最大话题,和世界性的股灾相比,中国的这次股灾有着非常明显的与众不同之处。从世界范围看,股市发生灾难,成为吸纳社会资本的黑洞,原因无非几类,一个是资本杠杆工具过于肆虐,突破了股市的承载能力。一个是新兴的经济体创造了产业神话,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过于拔高了其预期收益,以至于投资者热情爆棚,成为股市“无法承受之重”。一个是政府的决策失误,简单地说,就是在调节供给和需求关系时,失去了平衡,导致需求与供给失衡不断积累,流动性收缩挤压股市的规模和信心。一个是监管制度严重滞后于健康股市的要求,使股市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出现扩张或者萎缩态势时,监管层难以精准出手,剔除股市的痼疾。
中国式的股市从股指、' 融资融券等工具的引入之后,股市的自我成长机制逐渐形成,监管制度的滞后和外部经济环境的波动,对股市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稍有不慎,股市则进入过山车的轨道,' 股票 指数无论是飙升还是跌落,都会使我们除了深感无奈之外,别无其他可以作为。当然,依然有为数不少的股民还习惯于看中央的态度来决定自己对股市的态度,而从2015年的股灾看,中央的政策和宣传,对于救市而言,显然是非常乏力的。当理性的股民开始研究中国经济面以及拗口而难懂的股市术语时,依靠中央表达铿锵有力的决心,显然是无济于事了。
监管的乏力,股灾难以避免
2015年11月1日,人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私募一哥”的' target='_blank' >徐翔锒铛入狱,一部江湖的神奇传说彻底终结,传说背后依然是毫无新鲜感的阴谋和操纵。在中国,' target='_blank' >巴菲特的神奇是不存在的,徐翔的神话再一次证明了这一被大多数人早已相信的悲观论调。
江湖与庙堂的神秘融合,监管与操纵者的完美默契,中国股市里的所谓神话变成碎片后,暴露出的是监管层缺乏硬约束这一痼疾。与徐翔对应的是庙堂里的监管者也频频被曝出经济问题。当经济下行的压力传导过来时,他们除了习惯性地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国家之外,也别无他法了。
我们都很清楚,我们既没有逻辑严密而严格的监管制度,也没有值得欣慰的股市根基。股市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就始终缺乏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当世界经济危机来时,才发现微薄的利润以及毫无竞争力的技术,使他们只能停下发展脚步,等待救援。
与对股市监管乏力相比,对监管者监管的缺失,更是令人无奈的地方。很难想象,对监管者监管如此乏力,股市又如何能自强筋骨呢?
银行是股市风云演义中的主角
在中国,金融市场涌现出的各类创新,都离不开银行的影子。没有银行体系的默许、支持和介入,任何金融创新都很难持续下去。同样道理,没有银行资金的支持,股市也很难进入牛市的节奏。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次股灾的形成和银行难脱干系。
在股灾来临之际,央行曾经减少M2的增长率,导致市面上的资金量极为紧张,以至于股市随之暴跌。而利率市场化试水之后,以余额宝为首的草根金融携近年来不断积累出的巨额能量,向银行体系发起进攻。在多方博弈后,最终各自退守自己的防线,而从态势上,显然是余额宝失去了阵地。而对股市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资金在间接金融市场展开角逐,对股市产生极大的震荡,这种震荡真正被延续下去,是国家大力推崇的P2P的理财模式。今天看来,P2P很像是在银行体系之外又开辟出的一个资金池,只不过与银行不同的是,这个资金池缺乏系统性的监管而已。在以全民创新的名义迅猛发展后,P2P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股市显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是尽管P2P看似与银行毫不相干,甚至有点与银行敌对的味道,但实际上,在P2P市场中飘荡着大量的银行资金,银行的资金换了若干的面目在P2P市场暗流涌动。
而真正使股市难以招架的是场外配资公司。这些公司以' 阿里巴巴旗下' howImage('stock','1_600570',this,event,'1770') 恒生电子(' 600570,' 股吧)的homs系统为核心,使证监会的监管形同虚设。通过这个系统,民间的配资业务可以以非常低的门槛,将银行资金导入股市。一位研究者认为,“对于民间配资业务而言,第一次没有资金和账户的限制,在强大的需求面前,市场疯了。银行借钱给' 信托公司,收6%一年;信托公司批发出来7%~9%,配资公司直接按照20%多的利息转给各类客户。”
只是配资公司背后的银行是绝不能承受赔钱的命运的,当股市出现下行的趋势,在银行的逼迫下,那些从各种渠道拿到银行的钱的机构,决不能像只需对自己负责的散户那样,毫无压力地长期把钱放到股市。这些机构投资者绝不可能、也不敢承受长期巨额利息,等待股市的复苏。所以,这些机构投资者们会在股市下行刚开始就开始撤离,而他们的撤离只会加速股灾的来临。留在股市的那些反应慢、靠杂乱消息猜测未来的散户们成为第一批牺牲者,那些下手稍微慢半拍的机构投资者则成为第二批牺牲者。
对于从配资公司转手而来的银行资金,国家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特别是发布各种改革消息以及提振信心的说法,依然毫无效果后,国家站在股市和银行之间,还能有什么良方妙策呢?
实体经济成为股市的看客,也是最终的受害者
实体经济应该是股市的真正主角,在中国却始终是以看客的身份存在着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发电量已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下滑趋势,经济下行的压力已经毫无悬念地呈现出来。当时,股市还在独自发展,对熊市是否来临,大家还在毫无头绪地争论着。
一些研究者当时就指出股市没有增长的后劲,但更多人认为,股市有自身的发展逻辑,早已习惯于把股市作为投机市场来看待。实际上,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实体经济的起伏涨落。不过,现在,回过头看,真正导致股市起落的根源还是因为实体经济自身疲软,缺乏创新,使有价值的投资渠道严重不足,导致股市、' 房地产和各类脱离有效监管的金融创新吸干了实体经济的资金。
而实体经济一旦长期背负着巨大的资金成本压力,则很难有能力和精力专注于创新和发展,长此以往,逐渐丧失了追赶发达国家在技术和模式上创新的能力。因此,毫无疑问,当大量资金在股市、银行、房地产间腾挪转移时,最终受到伤害的是经济真正赖以发展的实体经济。这时候,是让央行发行货币,换来一时繁荣,为未来积累下严重的过剩产能,还是进一步放宽对金融的监管,推动金融创新,为金融积累下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其实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