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份,基于维护信心的原则,两市上市公司发布了承诺不减持、增持、回购、鼓励员工增持等多种方式的护盘措施,但从随后几个月的进展情况可知,有不少公司在推出方案之后,即着手落实方案,并定期' 公告了进展,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推出了方案之后便再无下文。
从表面上看,这类公司的回购和增持方案迟迟没有进展的原因及过程并无差错,但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成功因素有很多,但无论是哪些组成因素,切实采取措施维护所有投资者的权益,都应该是一家公司牢记的责任。因此,承诺的兑现、承诺方案的可实施及诚意,都应该成为这份责任基石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依靠“哄哄”投资者以抬高信心的方式发布有着“文字游戏”陷阱的公告。
回购、增持只停留在文字层面的事件,不禁让笔者联想到此前被监管部门揪出的承诺事项不履行的上市公司们,这些公司对于当初承诺的事项,迟迟不能兑现的理由有着多种说法,例如,时机不成熟,条件达不成,但是,这应该成为承诺最终成了泡影的理由吗?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公告中透露的信息是投资的重要评判依据,而这些承诺、增持、回购方案中透露出来的对公司未来' 业绩的预期、管理层对公司的肯定皆是投资者投资时的重要考量砝码。但是,如果上市公司的这些重要举措,却总是以“键盘侠”的目的出现,想来,多少会让持有公司' 股票 的投资者有些寒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