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新年,上市公司更名的热情并没有受到影响。截至昨日,沪深两市自2016年以来,已有13家公司实现更名。"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注意到,在这批更名的公司中,不少公司简称放入了“健康”二字,市场人士分析,这些公司更名多紧跟热点概念,不少公司欲掘金大健康产业。
“更名潮”逐年递增
1999年开始,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就改名掀起更名潮,那时候“网络科技”,“高科”、“科创”成为上市公司改名时使用的高频词汇。统计" 数据显示,1998年,沪深两市更名的上市公司共26家,其中23家由于ST原因更改,只有3家是主动改名;1999年,公司主动改名的情况逐渐增多,达到36家;2000年,主动改名的公司超过80家。
2010年以后,更名的公司数量也逐年递增。2013年A股就有151家上市公司变更名称,2014年更名公司数量达到160家,2015年,这一数量进一步扩大到217家。
目前2016年仅过去一个月且临近新年,已有" 恒立油缸(" 601100," 股吧)、康欣新材、海航基础、三川智慧、上海凤凰、河钢股份、巴士在线、三七互娱、慈文传媒、莲花健康、卫宁健康、天翔环境、美年健康13家公司完成更名。
需要提及的是,上市公司更名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上市公司被动改名,如" 股票 被ST,或者摘除ST;另外一种是上市公司主动改变证券名称。
部分公司未转型先更名
在今年已经更名的13家公司中," 莲花味精(" 600186," 股吧)更名为“莲花健康”," 卫宁软件(" 300253," 股吧)更名为“卫宁健康”," 江苏三友(" 002044," 股吧)更名为“美年健康”。三家公司不约而同将自己的名字放入了“健康”两字。
对此,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上市公司更名多是紧跟市场热点,去年9月,国家卫计委已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因此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中,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期。
正因此情况,自此以后,不少公司纷纷将“健康”二字嵌入简称。除了上述三家公司以外,桑乐金更名“" 乐金健康(" 300247," 股吧)”,斯米克更名“" 悦心健康(" 002162," 股吧)”,华邦颖泰更名“" 华邦健康(" 002004," 股吧)”,宜华地产更名“" 宜华健康(" 000150," 股吧)”等。
不过,有些公司虽然更名,但业务转型并未跟上更名的速度。今年更名的公司中,莲花味精申请简称变更为“莲花健康”,但公司坦言,目前业务尚未完全进入健康产业领域,在莲花健康非公开发行股票 预案中,涉及健康产业的三个项目。对于更名的原因,公司解释说:“为使简称能更契合公司转型后主营业务的发展,更能体现公司目前战略转型的方向,并与公司名称保持一致。”
名称变来变去被指儿戏
在过往更名的公司中,有的公司更名则被指太儿戏了。" 星河生物(" 300143," 股吧)曾于2012年6月更名为“茹木真”,但该简称只用了半年。2013年公司又由“菇木真”更名为“星河生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市场对其资产重组的猜想,从而也激发了资金的炒作热情,该股股价因此连续三个交易日一字涨停。
但星河生物两次更名理由却令投资者难以接受,公司改回原名“星河生物”时,理由是为了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品牌构建,两次更名说法竟然惊人一致。
此事也引发投资者的质疑,认为公司管理层对于未来经营发展的思路并不具备持续性规划。
由于部分公司更名信息披露不充分,涉嫌误导投资者,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去年年底,上交所发布了四项临时" 公告格式指引,其中包括变更证券简称,对于可能涉及“伪市值管理”行为的事项,加大了风险揭示力度。对部分公司更名,交易所方面还采取了问询函等强化信息披露的手段介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