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卿卿
从5100点到3100点,A股那些曾经被忽视的问题,在近两个月的持续下跌中暴露无遗,违规配资及' 期指做空受的指责最多。面对危机,市场派与干预派争论不休,呼声此消彼长。但双方最大的共识是,不应浪费危机带来的反思机会和经验教训。
对于中国' 股票 市场近期经历的巨幅波动,麦楷博平管理合伙人伯斯汀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称,做空机制对市场有制衡作用,但是需要关注的是,在中国市场上差的公司会被做空,好的公司竟然同样有被做空的风险;很少有人相信财务' 数据,投资者买卖股票 偏爱低价股,不太关注公司基本面等。
做空机制发现“劣质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在' 美国股票 市场上,做空并不少见,他们是怎么做空的?
伯斯汀:事实上,在美国也没几个人知道在做空的是谁。首先需要明确,做空本身是对市场有益的,它能够发现劣质公司。这些劣质公司粉饰财务报告,对任何人都没有益处——对投资者毫无益处、对同行业中的专业公司也没有好处。而且,做空机构所做的研究是专业的。
在美国,做空机构一般规模不大,员工不多,他们可以自己投入研究,撰写报告,但通常的“做空报告”并不是做空机构自己撰写的。
而一般的情况是这样的:比如,一家对冲基金往往有200到300个研究人员,他们在挑选好公司的时候,也会发现劣质的公司。不过,他们只会发布利好的、推荐好公司的报告,不会发布利空报告。为什么?原因是,一旦公开,基金自己管理的资产就可能会产生百万甚至上亿元的坏账。
因此,典型的做法就是,对冲基金带着利空的' 研究报告去找一些机构,比如“浑水”创始人卡尔森·布' target='_blank' >洛克(CarsonBlock),说“拿走吧,是你的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外人便很难搞清楚了。但是你知道,做空机构不持有股票 ,不需要顾忌利空因素释放后可能带来的股票 下跌损失。因此,做空机构往往会持做空报告与其他大的基金进行谈判,基金则只好向做空机构妥协。否则,做空机构可能会在报告中增加一部分自己的研究,然后将报告发布。
做空机构依据报告判断,某些股票 会跌,于是提前到股票 持有人处借券,并约定在一段时间后还等量股票 并支付一定利息。这一过程是私下进行的,没有人知道。股票 借到之后卖掉,然后做空机构公布做空报告,结果股价跳水,比如股价下跌50%。做空机构回到交易市场,买回股票 并归还,赚取股票 下跌差价。做空的独特之处在于,那是唯一一种在技术上不需要任何资金,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赚取数百万美元的方式。
美国市场上的做空方式,在中国大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在中国有一类做空是在进行的。我们这次研讨会中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在中国市场上,不只是差公司会被做空,优质公司也有被做空的风险。
A股投资者极少关注基本面
日报:你提到,A股投资者买卖股票 ,多数并不关注基本面,不关注财务数据。你认为,原因是什么?作为上市公司的服务机构,会计师如何做出让投资者看得明白、上市公司又满意的财务报告?
伯斯汀:在中国市场上,多数投资者偏爱交易低价股,不看财务数据,是因为股价看上去跟基本面没什么关系。投资者选择依据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易,而不是财务信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就是,在过去的14个月中,几乎有1100万个交易账户账户的持有者基本都是新手。
另一个原因是,财务数据不可靠。作为审计机构,我们不仅要满足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的要求,还要满足市场的要求,投资者对财务数据的关注点并不一样。是让上市公司满意,还是让投资者满意,其实并不成为一个选择题。我认为,审计机构更像医生而非法官,我们只需要公司告诉我们事实。坦白讲,在中国这个工作非常困难。
日报:为了应对股市下跌,监管层再次“叫停”了IPO。“811”汇改之后,人民币贬值也引发较多争议,资本双向开放步伐似有放慢。有声音称,中国遇到了麻烦,你怎么看这一问题?
伯斯汀:当前的情况是,有大量普通投资者损失了大笔的钱财,因此管理层有所反应。每一次' 大众受损,管理层就会有所反应。我认为,这一次是自2007年以来,A股市场第三次被“困住”。至少从之前的一次来看,市场几乎“死”去两年——没有交易,没有IPO,市场停滞。这是现在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挑战。
但是,我不认为中国处于麻烦之中,中国仍有4万亿美元居民储蓄在银行里。在资本双向开放方面,我们明显看到,监管层希望退出对一些大型公司的干预,同时监管层也在指导中国国内的中介机构提高国际化水平。我们一直在跟一些中国的会计公司交流,他们也表示正在向国际化会计机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