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盛首席运营官(COO)、科技公司顶尖顾问之一的Gary Cohnfell表示,今天的科技领域呈现“泡沫化”,但科技公司享受的顶部估值与本世纪初的' 互联网泡沫有诸多不同之处。
“相较于2000-2001年,今天的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他在Partnership for New York City主办的一个座谈会上对与会者表示。“今天,那些我们谈论着的已经泡沫化的公司,它们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公司...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它们的生活会是怎样。”
Cohn是从这样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的,那就是,今天的科技行业所有所谓的“独角兽”的估值加在一起,也没有硅谷之王——苹果的市值高。
但它们正在迅速壮大。如华尔街见闻提及的那样,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在最近几年快速涌现,多达14家初创企业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就华丽转身为“独角兽”。 其中用时最短的企业聊天应用Slack仅用了1.25年。
与此同时,硅谷VC们开始感叹,“独角兽”之死将不可避免,因为许多创业公司已变得毫无畏惧之心、疯狂烧钱、不关注客户。
《财富》杂志援引Uber和Snapchat投资人Bill Gurley称,硅谷现在毫无畏惧之心,亏损企业所雇佣的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而风投人士Marc Andreessen在Twitter一系列推文中表示,过去十年创业者所处的环境是,公司估值越高融资越容易,而一旦市场转向将会很容易发现谁在裸泳,很多快速烧钱的创业企业将会消失。
Salesforce首席执行官Marc Benioff本月初则表示,与关注客户相比,很多创业企业更关注他们自身的估值。
尽管投资人私下会非常关注“独角兽”死亡的可能性,但没有人真正会站出来公开作出此类评论。一方面是因为硅谷人际关系的复杂交织,没人愿意引人讨厌。此外,如果这只“独角兽”中有他们的投资份额,主动承认失败也并不光彩。
当然,即便有“独角兽”死亡,也不意味着是科技初创企业的估值泡沫破裂了。正如Cohn对与会者所言,“我想我们应该知道的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