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target='_blank' >盛松成在2015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表示,金融改革开放“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能因为金融市场波动而延误改革时机。金融市场波动是改革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而近几年债券、' 股票 、汇率等金融价格大幅波动,则是改革没有到位的体现,是改革不够协调的表现。
市场的大幅波动
盛松成表示,金融市场化改革经常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国内外历史上都曾这样,其深层次原因往往是金融改革滞后而不是超前,是因为原有的金融形态已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化发展的要求。
“比如我国银行表外理财等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是利率自由化的过程,是市场突破利率管制的产物。如果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持续向前推进,影子银行的发展会更加迅速,金融市场也可能更加扭曲。”盛松成说。
盛松成认为,金融管制最终阻挡不了金融市场化的趋势。首先,金融管制并不能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金融市场波动反而是推进金融改革的契机。金融管制往往形成多个市场,很容易产生套利交易。在一定条件下,金融管制反而是金融市场波动的原因而不是结果。从利率市场看,我国银行贷款利率远低于' 信托贷款利率,存款利率远低于理财收益率。从外汇市场看,目前国内人民币贵,离岸人民币便宜。
第二,我国金融市场波动与资本账户开放没有直接联系。“这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因为有人认为有联系。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外资投资证券市场规模很小。我们也不能像有些人那样,虚幻地假设,如果资本账户开放了,金融市场风险会更大。事实上,从2014年11月开通沪港通以来,沪港通额度始终没有用完,而且沪港通开通后,不是内地股市波动更大了,而是' 香港股市波动变大了。投机资金有了国际舞台,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反而可能更小。”
第三,拖延改革会延长不稳定状态,所以应该加快改革,降低改革风险。在金融改革期间,金融体系一般比在金融严格管制时期或者金融改革完成以后更脆弱。如果改革持续时间太长,问题会越积越多,改革会更加困难,改革成本会更大。
是改革没到位的体现
反观近几年债券、股票 、汇率等金融价格大幅波动,尤其是近期股市和汇市的波动,盛松成认为这是改革没有到位的体现,是改革不够协调的表现。
首先,我国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并不完全协调,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相对缓慢。如果资本账户足够开放,境内外人民币利率差距会明显缩小,香港离岸人民币贬值幅度也会减小,更不会对境内人民币形成贬值的示范效应。
第二,实体经济改革滞后于金融改革,金融指标往往超调。我国实体经济改革滞后,财务软约束长期存在。当政府和部分企业不计成本增加投资时,利率迅速上升;当企业债务负担加重,加杠杆难以为继时,利率又会下降。利率频繁波动,会导致债券价格和股票 价格甚至汇率水平的大幅波动。
“2014年底兴起的股市泡沫,与利率的快速下降也有关。在高利率时,债券、股票 价格受到压抑。而随着利率快速下降,2014年来我国先后经历了债券和股票 牛市,股市迅速泡沫化。从根本上分析,2015年8月份人民币贬值与股市暴跌、利率回调也有关联。”盛松成说。
第三,金融业分业监管已无法适应混业经营的需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突破20万亿元,其中表外理财超过14万亿元,表外理财等影子银行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很多短期资金成为国内游资,在各金融市场寻找套利机会,也成为这一轮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推助力。而由于分业监管,很难形成监管合力。
第四,金融市场建设滞后。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改革以放松金融价格管制为重点,金融市场建设严重滞后,金融市场' 法律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透明的会计和披露标准、市场操纵行为的处罚规则等都急需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的不完善是我国股市、债市大幅波动的制度性因素。
盛松成总结称,只有继续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才能降低改革成本和风险,化解潜在危机,包括各项金融改革的协调,也包括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改革的协调,以及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