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时间以来,对于上市公司只顾融资、再融资,不给投资者回报的指责声不少。在这种语境下,有人主' target='_blank' >张强制上市公司分红,有人主张改变大股东“一股独大”的结构,在股市' 行情低迷时有人主张停止融资。由此衍生出的一个说法是,“股市上涨吸走了实体经济所需的资金”。可见,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企业)需要资金,另一方面,融资又被戴上了不光彩的帽子。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融资与投资的关系呢?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不是那么罪不可赦呢?
我认为:1、无论家族企业还是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都没有必要刻意削减,众多跨国公司也是一股独大的。大股东有大股东的独特作用,依法办事即可。
2、有的大股东冒用“市值管理”等借口搞价格操纵,其实与投资机构冒用“' 融资融券”等进行违法活动是一样的,与股东个子大没有“简单对应”关系。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是永远要坚持的。
3、独立董事制度为' target='_blank' >史美伦等盲目引进,没有接地气。很多独立董事已沦为上市公司“公关专员”角色,这些独立董事给公众投资者做的事不多!此制度应该果断废除。
4、有人指责中国股市只管“一味的融资”,不保护投资者权益,这种提法既不准确,也不科学。在任何股市当中,都既没有“一味的融资”,也没有“一味的投资”。极度夸大投资者的功能,矮化融资者的功能,是对实体经济运营者的不尊重。
融资是否科学合理,关键在价格。不是说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就能够把融资价格搞合理了。投资者和融资者要认真谈判,这是公平的本质。搞“欺诈融资”,与融资本质不是一回事!
5、融资机制极端重要,一个融资机制弱化的股市,注定是失败的股市。而融资机制活跃、完备的市场,必然也是投资活跃的市场。如果不把融资、投资统筹起来考虑,保护投资者利益就是空谈。
以上是我对中国股市长期思考的结果,并非昨晚解读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谈话的“一时的想法”。长期以来,我们的股市理论、股市评论,过于洋化、过于理想化、过于单打一化,有的脱离了股市的基本要义,应该反思。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