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不发达" src="http://i4.hexunimg.cn/2015-11-13/180549070.JPG" align=middle>
和讯" 股票 消息 2015CCTV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于2015年11月13日在北京盛大举行。本次活动以“改革创新”为主题,关注中国上市公司一年来的发展之路,记录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成长影像,凝聚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坚强信心。中金" 公司研究部负责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会议上表示,我们如果是除去存款之外,除去现金外的负债率,2012年之后才是正的,大家都知道负债一定对着资产,从根本上我们的结论是,这是一个中国储蓄率过高,资本市场非常不发达的表现,储蓄都放在银行的账上,一边借着钱,一边存着钱,当然借钱和存钱是不同的主体,但是宏观上看这张图唯一能反应的说,我们大概有像西方式的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低到了很可怜的程度,也就是说储蓄就在我们脚下,投资机会也应该就在我们脚下,但两个垮不过去。
以下为文字实录:
最近还有一个说法,叫我们要供给端做一些改革,今天企业的状况非常不好,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好,他怎么可能去增大不攻,我们劳动力市场肯定有压力,即使他不裁人,他可以给员工涨工资的可能性,或者涨工资的速度一定会降下来,这个共回到了我们企业的总税负,总税负是有税收,还有五险一金,现在我们发现五险一金也是一个问题,上一次出现问题96,98年,那么" 方方面面的改变,让它实际的税负是有一个比较大的下调的。但是这几年这个数是GDP国家统计局的数,到2012年,我们往前看2013,2014年,目前为止这条线是一直在上,也就是说企业加上税收加上五险一金47%以上都拿出来了,而且这个增速比GDP比什么都快的,而且大家看到这条线从2011年开始,如果企业的税负这么一个状态,我们的企业怎么可能有扩张,不管扩人员也好,扩产能也好,还有国际竞争力,这里就提到了一个,我觉得在供给端的改革和中国储蓄率相关的,可能现在也有一些讨论,能不能把社保的缴费降下来,社保的缴费我们企业交20%,员工交8%,28%,这个在全世界也是比较高的,那这里头也知道,为什么这么高呢?是因为在社保有一些这个,我们叫改革过渡期过去的一些成本,就是一些在1997年" 国企改革之后很多老员工社保当年没有积存,所以一金养老,如果这么一个图景看下去是难以维计了,很多所以领导很多学者提出能不能把国企改革,社保改革,企业减负减在一起,把国有资产本身划归社保,来弥补当年改革时候一些通胀问题,然后把社保的缴费降下来,比如说现在28%,能不能降到一个世界比较平均的水平,14、15,这本身就是给企业降税,这本身既维持,既对短期增长有好处,也对中长期的结构调整有好处,而且这个效果还能稳住我们的汇率。也就简单地说,今天大家都在谈中国制造业的成本越来越高,我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下来,靠贬值吗?贬10%我们的企业就有竞争力了吗?8月份的时候我们看过一次短暂的2%到3%的汇率变动,大家当时觉得市场上这个反应不光国内,全球的反应都是非常负面的,为什么?因为中国今天经济体,我们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我们是世界第一大顺差国,我们的制造业是" 美国+日本的体量,我们想贬值想干吗呢,我们在想多出口一点,少进口一点,别人受得了吗?我们到哪儿去卖我的产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进行一些供给端的改革,把我们企业的税负降下来,企业竞争力也有恢复,但这个竞争力很多很可能会是内需形势表达的,我们可以多投一点资,可以多给工人发一点工资,可以把国内的消费搞上来,我们可以多进口一点,而不是像今年一个月,现在600亿美金的贸易顺差,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大概,去年说5000亿打不住,现在看来要六迁移,12个月内贸易顺差增加了3000亿美金,我们增加的也就是我们的贸易伙伴少收的,大家今天也不用看到很奇怪,很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非常地困难,我们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也非常困难。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说,我们如果刚才看到的两个图像再用另外一个图像给大家看,可能更清楚一点。大家都说中国有一个高负债和高存款,但是看看我们的债务和我们的存款比例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我们如果是除去存款之外,除去现金外的负债率,2012年之后才是正的,大家都知道负债一定对着资产,对吧,很多老外都在说中国要爆了,光看负债,但是如果看资产,我们还没有看后面的土地、企业,光看存款,这是很怪的一张图,从根本上看到这张图我们的结论是,这是一个中国储蓄率过高,资本市场非常不发达的表现,储蓄都放在银行的账上,一边借着钱,一边存着钱,当然借钱和存钱是不同的主体,但是宏观上看这张图唯一能反应的说,我们大概有像西方式的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低到了很可怜的程度,也就是说储蓄就在我们脚下,投资机会也应该就在我们脚下,但两个垮不过去。
再把它分解一下,谁的储蓄?谁的存款?这边看,企业的杠杆率是一路上升,大家看看,我们四万亿的刺激计划,我们这么多的基建,这么多高铁,但是政府借债占GDP的比例是一条平线,今年有所上升是因为地方债的置换,否则我们国债占GDP的比例只有16%。所有的大量的其实是基建准财政的支出都从企业端走的,从银行端走的,这就是我们今天中国,我们把债务分解一下,也很清楚这张图谁的杠杆要降,谁的杠杆应该上。企业的杠杆要降,政府的杠杆要上,中国居民的杠杆还有上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如果我们看减去存款之后,居民和广义的政府部门全是是净存款,但我很想再给大家看一下,即使是企业部门,企业的债务占GDP的比例是160%,但是企业存款也有将近50%,干吗呢?这在干什么,一边借着7%到8%的利息,一边企业存款活期存款只有0.3%左右的利息,历史上说很多我们企业融资非常困难,什么融资困难?投资项目困难,包括(英文),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短期的融资的市场,所以企业为了应对一年内的所谓短期支付,大量的还是放存款,所以这一点上我觉得央行也在努力,包括为了中国进入SD2,现在我们开始做一些三个月的财政的国债的(英文),因为我们的国债取线是既没有长端的,也没有短端的,没有短端的国债,没有短端的无风险收益,就会造成企业也即使在很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应对短期支付放大量的现金在账上,中国的MM,M1占M2的比例即使跟日本国家比我们都是他们的一倍,如果说想回过头来讲说,我们要改变什么,才能改变我们今天大家都有共识的,认为中国债占GDP的比例更高,当然要靠国企改革,当然要靠方方面面的供给端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但是两边,中国政府公共部门的储蓄率要降下来。
第二,这个储蓄的运用效率要提高,储蓄率降下来我们现在看到最大的空间应该是在社保的问题上,在五险一金设置上,储蓄好好用起来怎么用?一部分是为什么现在说很多一说投资,就是债的形式,为什么不能够,因为公共部门还有很多资源,为什么不能用股的形势直接做,我们看到比较好的发展,包括最近的专项债用股权的形势给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做一些基建的资本金。
我们自己觉得,如果实在花不出来,在未来看减税减费比政府直接做投资,或者直接去做一些消费效率可能更高。所以再强调一下,对短期经济增长我们没有那么悲观,我们明年还放了6.8%,还是觉得会接近政府方方面面的目标,但是可能政策的重点,我们认为应该关注通货紧缩问题,关注什么时候我们像PPI这样的指数不应该让它长期是负的。而且如果我们再比较一下,这并不是什么原油价格,原材料价格下降必然的结果,因为同样的全球的价格,为什么美国的PPI是正的,这还是反映一个我们的内需不足的问题,所以可能不要再争论什么样的增长率在经济学家的,或者是在学者的眼中好和不好,可能更多关注这样的增长率对应的什么样的通货膨胀水平,尤其系GDP增减指数最宏观最加权之后的一个价格指数,这个指数今年是负的,明年看看能不能把它变成维持在0左右。
(英文)时间上看,这个增减指数的通胀增加也应该在2到3才是正常的,中长期的话我们觉得可能应该考虑的是政府公共部门的储蓄占GDP的比例,在十三五期间是不是应该下滑,往下走,不应该年年的一直上升,而已经在手上的储蓄怎么能够用得更好,减费,减税,用包括地方上置换,包括用这样大的一个整个还有的很大的资源来补充给企业,直接补充资本金,包括投向,我们已经在十三五中认定的应该投的很多的基建和民生的项目,谢谢大家。
主持人(姚雪松):谢谢梁红女士,有一个小疑问希望跟大家继续分享一下,梁女士一直在讲,我们要降低国家的储蓄率,降低银行的储蓄率,我想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不是感觉这个政府怎么老是盯紧我们的钱袋子,我们的血汗钱都存在银行里面,其实大家心里面有一个疑惑,我们不存银行,这钱该投到哪儿?
梁红:我觉得资本市场很多的改革其实都在做,比如说2009年看,我们企业债占GDP比例只有1%,现在大概有30%到40%,所以一些新的产品在出来,也包括股票 市场多少次多少年不断地努力,希望这个市场更多地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吧。但是我刚才给大家看的图,是我们从去年发现,居民端确实在做改善,企业也在做改善,但是我们非常大的公共部门,因为可能没看见,或者我觉得如果不是央行有这个" 数据,我们还看不到这个,怎么会到现在好像说很困难,但是有这么多的钱趴在那儿,而这个当时我给大家看的一个图,它其实占GP的比例是不断在上升的,如果这个不改变的话,我们现在的问题挑战是旧经济下滑的非常快,传统东西降的非常快,另外的消费,我刚才说双十一,他在上,但他上的速度不够,我们怎么能够给他加个速度,就谈到了可能在大的收入分配格局上往哪里使力可能能改变更好的一个分配吧,而且如果说大家都觉得养老金投的放的位置不错,投的回报很好,可能我们当期的储蓄也可以降降。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