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股市暴跌时,22家' 券商“救市联盟”信誓旦旦地承诺:4500点以下不减持。结果,股市连3800点都没涨到,证监会就发出通知“取消券商自营每日净买入限制”。政策如此反复无常,令市场各方错愕。
受此消息等影响,上周五股市暴跌,救市成果面临毁于一旦的风险。
当然,管理层可以辩解:“4500点以下不减持”是券商自发承诺的,是民间行为。如果这样,我们有两问———
其一,从表面看,承诺是由券商自发做出的,不具有政策宣示意义。但22家券商集体发声,有无官方“居中联络”或暗中授意?是不是以民间的形式表达了官方的意图?
其二,如果官方从来没有做出承诺,那么何来“取消”承诺一说?而“取消券商自营每日净买入限制”,明显意味着此前确有限制,并且这种限制是官方意图或得到官方背书的。
当然,有经验的、上过无数次当的老股民当初根本不信或不太相信这样的承诺,只是苦了信以为真的新“韭菜”。而新“韭菜”这次上了当,下次也就不会再把类似承诺当真了。如果再出现股灾,再需要稳定军心,是否需要承诺之后对灯发誓“这次是真的”?
管理层之所以急于在股市未稳时取消所谓限制,可能出于两点考虑:
其一,还人情。券商在股灾时响应号召不计代价“为国接盘”,关键时刻帮了管理层的忙,管理层就有确保“出力者不吃亏”的道义责任。许多券商判断目前点位已经累积了较大风险,虽然尚未反弹到4500点,但也急于率先减仓规避可能的风险,必然向管理层施加“取消限制”的压力。如果管理层仍然坚持“4500点以下不减仓”,那么将来券商被套住算谁的?这个人情债管理层是无论如何也还不起的。
其二,提前释放风险。管理层判断目前股市走势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考虑到' 新股发行在即,需要提前释放掉部分做空动力,以免届时各种做空因素叠加,增加新股发行的困难。但是操作上忽视了取消净买入限制、清理融资类收益互换、新股发行抽资三大利空的威力,造成上周五狂跌。政策的研判和掌控能力实在有待提高。
股灾时请券商出血“救场”,股灾后支持券商毁约。在接盘和砸盘之间,管理层和券商互不亏欠。而对因相信承诺而造成损失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只能深表遗憾了。
退一万步讲,假定券商当初的承诺完全是自发行为,与管理层完全无干,又该如何理解?那就应该将当时的“承诺”定性为不折不扣的欺诈和扰乱市场行为。
22家券商承诺4500点以下不减持,是对市场其他相对方做出的庄严承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 法律意义。许多普通投资者正是以这一承诺作为重要操作依据,才在4500点以下不急于割肉,在反弹到3600点时仍然坚定持股的。而券商们则利用普通投资者的轻信,获取不当利益(或减少损失)。普通投资者如果因此造成损失,完全有权将这22家券商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