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姗姗来迟。
赶在1月8日之前,证监会终于出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的减持新规,时间掐得刚刚好。同时,1月7日A股再次熔断,9:58收盘之后,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自1月9日起施行。
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证监会极力解释,但减持新规的出台却并未减轻市场对于“减持潮”的担心,市场各方对于市场完全没有信心。
《减持规定》主要内容
◆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
◆保留' 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减持途径。
◆完善对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约束机制,包括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三个月内减持总数不超1%
核心观点无外乎两点:一是大股东在三个月内减持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二是遵循“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
面对市场的恐慌,早在1月5日证监会就表态,正在研究完善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的规定,规定将于近日公布。
1月7日,证监会终于出台减持新规,纵观全文,核心观点无外乎两点:一是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二是遵循“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减持新规特别对时间进行了规定,自2016年1月8日执行,沪深交易所近期将陆续出台相关配套细则,为大股东依法、有序减持提供规范指引。这也是被市场诟病为“权宜之计”的最关键一条。
证监会表示,《减持新规》的出台主要是为既避免《18号文》到期后出现减持' target='_blank' >高峰,稳定市场预期,又兼顾中长期供求平衡,满足大股东持股适度合理流动的需求,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化解恐慌情绪。
对于市场普遍担忧的“减持潮”问题,证监会也进行了解释:《减持规定》出台后将不会出现“减持潮”,引发市场大幅下跌的说法没有根据,投资者应当理性看待、审慎甄别。出台《减持规定》,并不意味着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等“国家队”即将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也不会发生改变。
新规存漏洞难起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减持新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投资者对大非解禁的担忧,但是,对于大宗交易限制甚少,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总数受限,仍可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渠道,政策效果难达市场预期。
对于减持新规的作用,市场普遍并不看好,权宜之计认为作用有限,反而新规本身存在漏洞。“减持新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投资者对大非解禁的担忧,但是,对于大宗交易限制甚少,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总数受限,仍可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渠道,政策效果难达市场预期。”' howImage('stock','2_000776',this,event,'1770') 广发证券(' 000776,' 股吧)如是解读。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也认为,新规只针对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对于小股东则没有限制,小股东在新规后还是可以减持,对于一些公司来说小股东所占比例也不小,所以短期对市场并没有什么好处。
天信投顾也直接断言,减持新规难成救命良方。其认为,在内忧外患压力下,' 大盘短期难于形成持续反弹之势。不过A股持续走出极端暴跌走势,也是十分不正常的,这会直接让市场流动性缺失,从而再次引发像去年股灾时那样的金融系统性危机,因此再次熔断暴跌后,当前A股护盘保卫战将再次全面吹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国家减持新规出来的时候,又有很多上市公司纷纷给自己“加锁”。1月6日又有13家上市公司发布' 公告称,其大股东承诺追加半年或者一年的不减持期限。算上之前公告大股东不减持的上市公司,目前共有40家公司的大股东自愿追加了所持股份的“锁定期”,这一' 数据还在继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