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第一天大幅低开(对外围股市暴跌的补跌)是市场意料中的事,至于低开之后是强势反弹还是又再下一台阶整理,则可以作为观察节后' 行情强弱的“试金石”。从走势看,尽管最后确实收出了“开门红”的K线,但指数其实是下跌的,行情的强弱也较难因此作出明确的判断。只能说,目前的行情,就是节前行情的延续。
之前我们指出过对行情的重要观察点之一是成交量,节后第一天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就经验而论,节前行情交易量萎缩,是节日效应的典型表现,节后将会逐步恢复正常状态。开门第一天却无多大变化,尽管这是可以理解的:一是节前本来行情就低迷,交易者入市意兴阑珊;二是节日期间外围股市暴跌,各种不明朗因素都还在发酵,“宁可错过,不要做错”的心态占据主导。不过,节前空仓的资金,逐步入市仍将是一种趋势,只是在目前市道下汹涌而入的可能性并不大。后市对成交量的持续观察,意义依然重大。
对A股行情而言,资金永远都不会缺,行情的低迷更多的是信心缺失的反映。而投资者信心的恢复,需要赚钱效应来激励,本栏曾经分析过成交量的问题,认为A股3000亿元左右的日成交,只能维持局部行情活跃,两市周一就差不多是这个水平,但“局部活跃”似乎还谈不上,因其“赚钱效应”微乎其微。也许只有等到这个量达到5000亿元以上时,A股才具备一定的操作意义。
节前节后行情几乎一以贯之地低迷,而其特点与前几年有所不同,就是齐涨共跌现象重新抬头。以前这是A股不成熟的一种现象,曾备受专家批评,尽管我们常说A股同向波动率奇高,但那是就一波行情而言的,眼下的齐涨共跌则是日内的,这显示的应该就是我们常提到的A股风险更多地来自于系统性风险而不是非系统性风险的现实。而这,也是影响市场价值投资理念树立的深层原因。
对交易者而言,不见兔子不撒鹰,这兔子指的是成交量。没有明显放量的市场,靠的是存量资金在场中的腾挪,呈现出来的就是涨跌的无序和热点的散乱。尽管这样的行情可以看起来很热闹,却很难把握,一般投资者还是观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