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 两会”上,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只字未提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注册制”,仅提到了“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政府工作报告的如此表述,很可能意味着影响股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注册制在2016年仍处在研究状态,而' 新股上市融资的力度则很有可能要会比往年更大。
注册制对股市的影响
注册制为什么会受到投资人的高度关注,其推出后究竟会对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此疑问,投资者首先需要了解新股发行注册制和核准制之间的区别,所谓核准制是指由企业通过证监会审核批准发行,而注册制则是指企业由交易所备案符合条件即可发行。在核准制背景下,证监会一直在根据市场好坏控制发行节奏(A股历史证明如此),而注册制背景下,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将处于竞争关系,因两个交易所都想做大自己规模,很可能谁都不会去控制新股发行数量,而笔者的这种判断从这两个交易所最新的动作也得到印证,如上交所表示最近可能开通新兴战略板,而深交所则发布信息称主板也将重启新股发行。历史事实和必然规律让我们有足够理由猜测,一旦实施注册制及审批权下放后,则将直接导致证券市场' 股票 供给出现爆炸式增长。
我们知道,股票 价格并不完全取决于基本面,决定价格最直接的力量是流动性支撑的供需关系(2000点和5100点股价相差几倍,公司基本面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一旦股票 供大于求,则股市将跌跌不休,这对于持股的投资者而言将苦不堪言。在流动性供给有限且市场持续不振的当下,注册制的提法实际上给出了一个选题:求发展还是求稳定?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提“注册制”而提“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态度看,稳定的同时求发展是政府首先考虑的问题。
笔者认为,2016年如果非要硬推注册制,则笔者的交易理念十分简单,当指数再度暴跌20%后进场抄底,直接把市场定义为单边跌势。如果2016年注册制仍处在研究阶段,等待更适合的时机推出,则笔者把市场定义为震荡市,或称猴市。
姑且我们确定2016年为注册制处在研究阶段的一年,那么,在现阶段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个市场呢?
我们知道,近期市场的稳定是维稳资金呵护的结果,典型护盘表现就是3月4日以来,每当银行股下跌就有突发资金推高,其典型的救市手法和2015年7月初资金进驻银行板块护盘如出一辙。护盘资金只在特殊时间段做护盘,过了特殊时间段就会无影无踪。如果说正因有了护盘资金的出手,市场才能走成今天的震荡趋势,那么一旦“两会”后护盘资金不再出手时,则市场是不是表现更弱?
现阶段,市场最大的空头力量是' 创业板,估值过高,其成长性经过多年股本稀释早已不再。从目前市场发行新股节奏来看,大概一周几只新股,平均不到一天一只,发行价格较低,市场还是能够承受,当随着发行数量的增加,新股上市后连续涨停次数减少,虽然对主板低价股影响极其有限(本来价格就低),但对创业板的高估值将有很大的影响,会带动市场平均估值的下行。由此来看,在新股不停发行下,创业板整体回归至30倍市盈率以下将是正常情况,而创业板估值的回落也会拖累主板不停探寻底部。笔者判断,市场有可能在“两会”护盘资金不见踪影后,再次考验2638的低点。
市场上还有一股极大的空头力量就是证券板块,抛开1月份证券板块不少' 个股计提去年损失不提,仅以今年2月份' 业绩计算,' howImage('stock','1_600837',this,event,'1770') 海通证券(' 600837,' 股吧)2月净利1.34亿、' howImage('stock','1_600030',this,event,'1770')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2月净利润1.3亿元,按此折算两个公司全年业绩大致都不到0.1元/股,给它们定价为8元以下比较中肯,而现在两者的股价仍远远高于合理估值水平。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如果' 券商一季度报表业绩差强人意的话,则该板块整体价格很可能出现大幅回落,届时,指数2638点能见底吗?目前,市场中的多头力量是许多未击穿股灾1.0、2.0和3.0形成底部区域的个股,部分个股在现在的位置有明显资金回流和建仓迹象,一旦' 大盘企稳,可选标的还是挺多的。
综合来看,市场在“两会”期间受维稳资金护航影响难有大跌,而“两会”结束之后,不仅需要我们严防创业板可能出现的大幅破位,也要注意券商一' 季报可能出现的重大利空。只有上述两大利空释放完毕后,市场届时或有一波可操作的' 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