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杠杆是被形容成用来撬动地球的,现在则成为' 金融行业中放大收益和风险的工具。这种工具是好是坏难以定论,它有可能令财富迅速增值,也有可能一夜家徒四壁,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使用这个工具的人去如何操作。
疯狂杠杆
在A股于2014年年末暴涨的时间段里,金融杠杆让一部分人率先实现了造富神话,这些人的成功经验让更多的人开始接触这一并不神奇的工具,也让市场开始疯狂。从当时的成交量就可以看出,杠杆资金让市场显得越来越活跃,也让市场的上涨过于迅猛。因此,股市后期出现了被很多人认为的“千金难买牛回头”、“再正常不过的回调”之后,让那些大杠杆瞬间崩塌,继而出现了连锁反应,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千股跌停。股灾1.0结束后,有人认为回调结束、股市继续雄起因此而再度使用杠杠,结果接下来继续陷入千股跌停、强制平仓的悲剧之中。
杠杆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杠杆所投向的各种产品,如果这类产品、项目没有良好的风控措施,产品本身就有可能震荡,杠杆在这里的作用,就是将这种震荡放大;如果产品、项目的运行稳健,能够产生较好的收益,杠杆在这里能让投资者获得超额的收益。
假设有人为了赚取暴利,采用5~10倍的杠杆操作,若投资者的自身资产为30万元,10倍杠杆就是300万元。这意味着,投资者以30万元资产为抵押去借300万元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20%,投资者就可以获得60万元的盈利,相对于他的自身资产而言,收益达到200%;当然,如果亏损幅度达到20%,这个投资者的自身资产将全部赔光,而且还亏钱杠杆30万元。
有人会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用杠杆来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例如银行理财等等。在场外配资方面,例如某些'私募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所筹措的资金,资金到期后需要连同收益一同交还给投资者。这类机构为了筹措到资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因此这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又要高于银行等理财产品收益率,因此场外配资资金所收取的手续费相当高,月息往往达到2%,即24%的年息。这年头,连个6%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找不到。
在' 上证指数近期出现了两个“七连阳”的背景下,又有人开始捉摸着在股市中赚些快钱,场外配资这四个字在近期又被经常提及,这些资金又大有疯狂入市之举动。
为什么场外配资被提及?因为券商' 融资融券的门槛按照要求是在50万元以上,融资需求却被' 券商拒之门外的股民,场外配资的极低门槛却能满足他们。很少人在意配资公司的资金从哪里来,有公司会用自有资金作为给客户的资金,这种资金占少数部分,更多的资金是通过第三方机构向客户进行集资,这种集资多是被包装成为高息理财产品向固定人群出售,并游走在监管红线外。
因此,场外配资的风险,不仅仅只是股民在操盘之中市场发生的不可预知的风险,而是这种不规范的业务自身而言就不靠谱。无论股市还是楼市,不合法的场外配资业务未来的发展将越来越窄,2015年6月之后股市的暴跌就让大量股民遭受到了巨大损失,如果2016年的房价不再延续高速攀升的局面,通过杠杆炒房几乎赚不到多少收益,反而还要承担不少手续费。
对监管层而言,杠杆资金要合法合规、处于零风险可控范围才行。适度的杠杆操作,可以让金融发展处于一个较为平稳的上升通道中。随着制度的规范、要求的收紧,只有符合要求、对市场有充分了解、风险意识强的投资者才能够得到配资,市场的表现才能相对稳健。监管层应该鼓励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参与投资,但绝不欢迎非法资金进入市场投机。只不过,严查场外配资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市场制度不完善、投资者风险意识薄弱等因素,必然会让场外资金继续兴风作浪。
更重要的一点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监管层对杠杆资金监管趋严,但不排除在一切都有可能的例如' 互联网金融中,未来将出现全新、隐蔽、难监管的配资方式。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都要长期警惕股市的风险,虽然在杠杆之下赚钱快,但是赔钱的速度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对违规、非法的杠杆资金要打击,对合理、风险可控且听话的杠杆资金则需要“用心呵护”,毕竟一个健康有效的资本市场,离不开杠杆资金的合理使用。
如今,在证金公司大幅下调转融资利率后,多家券商纷纷下调融资利率希望低息揽客,希望的就是通过降低投资者的杠杆成本获得更多的“客人”,这个场景让人觉得有些熟悉,在2014年下半年,券商的杠杆撬动的不是地球而是A股,也因此带动了疯狂的场外配资。现在,这又如同一个信号,让市场浮想联翩。
据清晖智库统计,相比场内融资融券客户对加杠杆显得较为谨慎外,场外配资则更加显得活跃,市场已有多家民间配资公司又重新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部分' 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开始重启' 股票 配资,杠杆倍数高达5~10倍。
杠杆工具的设置需要和相对应的经济背景相吻合,没有实体经济支撑起来的股市,通过高杠杆的作用,只会让泡沫越来越大。在我国GDP增速不足7%的背景下,通过券商、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释放出少量的杠杆资金、降低杠杆资金的使用比例至实体经济、产业上,能够带动适量的资金推动产业发展;如果释放出大量的杠杆资金和高比例,想必又会引起大部分资金“找快钱”,反而会让经济发展成为空中楼阁,泡沫也随时可能破灭。
如果市场上没有杠杆,经济的发展可能不会有那么多泡沫,但也很可能不会出现较为高速的发展,例如企业的融资难度会更大、将会面临更多的资金问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的发展将会极为缓慢。当然,如果没有金融杠杆,市场上出现大面积的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也将极低。
这也说明,金融杠杆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对好的市场有利、对差的市场不利。宏观经济的发展不是赌博,如果政府为了追求高速经济增长而不断采用杠杆、不断放大杠杆,那么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一颗威力难以估摸的炸弹也就此埋下。
例如当年的4万亿就是一个大型杠杆,虽然说如果没有4万亿,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可能还达不到现在的高度,但也正是因为有了4万亿,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产能过剩的情况。如今,不少产能过剩、高杠杆的公司及行业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问题,如何清理库存、如何重组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极其现实问题。
但如果在这个时候抽出杠杆,又会对经济造成新的冲击,金融系统也将承压,从A股的情况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在杠杆被抽出之后,断崖式的下跌已成连锁反应,让不少投资者心灰意冷。因此,稳定前期的高杠杆的同时,引导新的融资、筹资模式介入,淡化杠杆的作用将其慢慢去除,才能够让经济在去杠杆的环节中不受太多的影响。
A股场内融资最激烈的去杠杆似乎已慢慢地过去。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获利较难就会主动选择降低杠杆,但是,去杠杆没有一种近乎理想的程度,' 全球股市在暴跌,A股很难独善其身。当前市场处于大幅震荡而且趋势下行的' 行情中,在这种背景下注入再多的利好预期,都无法瞬间扭转。从长期来看,这些预期都将为未来牛市筑底,让市场在经历过大起大落之后慢慢平复下来。
其实,无论股市也好、其它商品市场也好,或者是宏观经济,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限定杠杆工具的“发行方”,同时将杠杆比例控制在合理的区间。杠杠比例过大,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被杠杆放大导致系统性风险;若比例太小,那么杠杆工具对撬动发展就起不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