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一季度经济' 数据:数据全面开门红,“周期归来”终结经济下行】
摘要:
对于股市,坚定看好基本面驱动的股市“健康牛”,周期性板块同时受益于需求端回升和供给侧改革,存在超额收益。
2016年4月15日,经济和和金融数据公布。3月经济数据全面超市场预期,一季度GDP同比6.7%,市场预期6.7%,前值6.8%;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8%,市场预期5.9%,前值5.4%,创13个月以来最高值;1-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0.7%,市场预期10.4%,前值10.2%,创8个月以来最高值;1-3月' 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6.2%,前值3%,创12个月以来最高值;1-3月基建投资增速19%,前值16%,创11个月以来最高值;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0.3%,市场预期10.2%,前值10.2%。
金融数据方面,实体融资情况超市场预期。3月M2同比13.4%,市场预期13.5%,前值13.3%;社融2.34万亿,市场预期1.4万亿,前值0.8万亿;新增贷款1.37万亿,市场预期1.1万亿,前值0.7万亿。
结合3月的PMI、进出口数据,经济见底复苏信号已经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所谓“滞胀论”也该歇一歇了。我们2015年12月以来,一直强调,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2016年“周期归来”、“通胀归来”,强烈看多' 大宗商品,看好基本面驱动的中国股市“健康牛”,长期看空中国债市,目前均已得到验证。对于3月经济金融数据,我们点评如下:
第一,中国此次经济回暖是“周期归来”驱动的基本面回暖。主要逻辑是:
1、财政政策和基建发力。“财政、货币政策攻防互换”后,财政政策发力为主,表现为2015年下半以来财政支出增速明显高于财政收入增速,以及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2、房地产投资回暖。我们在前期报告《中国房地产库存真的那么高吗?》中强调,中国房地产库存尽管高,但是远没有市场估计的那么高,去化周期是3-4年而不是10年。2015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和房地产价格持续回暖,去化周期缩短,因此我们判断2016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必将显著高于2015年。1-3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6.2%,远高于2015年的1%,验证了我们的判断。
3、美元周期见顶,大宗商品周期归来。我们早在2015年12月就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大宗商品周期归来,会导致PPI环比回升、同比收敛,而PPI回升则会直接增加工业企业利润,同时降低实际利率。此外,大宗商品回暖还会改变市场预期,促进工业生产和投资,以及带来补库存需求。
4、“宽信用”而非“宽货币”驱动的回暖。我们一直强调,货币宽松或者“放水”对于经济回暖意义不大,真正有用的只能是“宽财政”和“宽信用”。过度的货币宽松并不能刺激最终需求,只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当然,适度的货币宽松是“宽财政”和“宽信用”的基础,否则政府和企业融资成本过高,那么“宽财政”和“宽信用”也无法实现。2016年1月以来,信用扩张显著加速,是近期经济回暖的重要支撑。
第二,本次经济回暖与2009年、2012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同样是积极财政政策、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驱动的经济回暖。不同之处:本次经济回暖市场自然出清程度更高,经济回暖的持续性要远高于2009和2012年,同时是下行周期的真正终结。具体来讲:
1、本次经济回暖更类似于市场出清之后的经济回暖,政府尽管进行了需求端刺激,但是刺激幅度远远弱于2009年和2012年。以基建投资为例,2009年基建投资增速高达50%,2012年由5%增加至25%,而此次仅仅是由15%增加至20%。房地产投资也是创历史最低值(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低于2008年)之后的反弹,更像是市场自然出清的结果。
2、我们认为,由于此次经济回暖是市场出清程度较高,因此经济回暖的持续性要显著高于2009年和2012年,这也是中国经济能够呈现L型的原因。市场对于此次经济回暖的顾虑在于其可持续性,市场预期2、3季度经济重新下滑的不在少数,但我们认为本次经济回暖将远超市场预期。
3、我们认为2011年以来的经济长周期下滑已经结束,未来是“L”的下半场,中国经济将长期中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十三五”规划抓到了新型城镇化这一要害,中国城镇化进程至少将持续到2020年。尽管房地产高库存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难以回到过去20%以上的高增速,但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至5-10%有望成为“新常态”。此外,与新型城镇化配套的基建投资增速也将保持平稳增长,“' 新经济”也将继续做出额外的增量贡献。未来中国经济是“L”型下半场的一横,具体形态应当是“W”型,以7%为中枢的上下波动。
4、市场有观点认为此次经济回暖是“重回老路”,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按照中国现状,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城镇化进程之中,因此基建、房地产仍然将是中国经济的重要部分,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应当看到投资占比下降、消费占比提升,基建和房地产占比下降、“新经济”和服务业占比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并没有停滞,而且在未来将长期持续。那些认为中国应当放弃完全基建、房地产,全面转向消费、新经济,是脱离中国实际的理想主义,必将导致中国经济的全面崩溃和大量的失业,实属误国误民。
第三,货币宽松周期基本结束,财政发力仍将持续,结构性改革将成为重点。
1、我们认为,2014年以来的货币宽松周期已经基本结束。货币宽松首先是为了对冲通胀下降,其次是为了对冲经济下滑。而CPI中枢由2015年的1.5%上升至2016年的2-2.5%,经济增长也已经出现全面的回暖信号,货币宽松的理由已经不再成立。即使未来出现降准,但也仅仅是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不足,与货币宽松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货币宽松拐点早已出现,2015年10月最后一次降息至今已经有半年时间,只是市场一直抱着侥幸心理,而现在“梦醒时分”应该到了。
2、积极财政政策仍将持续,主要表现在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五年的重点,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合理水平,即15-20%左右,同时减税和税制改革仍将继续。但是,随着经济回暖,财政刺激力度会逐渐减弱,以防止重蹈2009年刺激过度的覆辙。
3、结构性改革将逐渐成为重点。2013-2014年改革是政府的重心,而2015年以来稳增长成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到了现在,随着经济企稳回升,稳增长的重要性下降,结构性改革重要性将提高,包括' 国企改革、去产能、' 一带一路、创' 新创业、消费升级等长期战略有望提速。
第四,对于大类资产配置,维持2015年12月以来的观点,2016年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长期看空债券市场,长期看好大宗商品,坚定看好基本面驱动的中国股市“健康牛”。
1、对于债市,继续长期看空。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还是风险偏好和货币政策,无一不是利空债市,债券市场的大幅调整难以避免。
2、对于大宗商品,维持长期看多观点不变。美元长周期见顶,中国财政政策发力仍将持续,房地产投资将继续企稳回升,去产能加速,大宗商品仍将继续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