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央行窗口指导 4月信贷压缩至月初计划70%”的消息在网上热传,此前坊间也有传闻称央行为控制新增信贷投放节奏,通过各级分支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传达相关精神。" src="http://i9.hexunimg.cn/2016-04-25/183516400.jpg"> 今日媒体的一篇关于“央行窗口指导 4月信贷压缩至月初计划70%”的消息在网上热传,此前坊间也有传闻称央行为控制新增信贷投放节奏,通过各级分支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传达相关精神。
在一季度新增信贷天量增长的背景下,这一压缩信贷投放的传闻被有的市场人士解读为“央行动手收货币,控制通胀过猛势头等,甚至因此会影响金融市场价格走势”。不过,券商中国记者从多位可靠信源了解到,有关央行压缩信贷规模的说法并不准确。
并无压缩信贷规模一刀切做法
据了解,央行向个别地区的分支行传达过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的有关精神,但这属于常态化的操作,并非突发事件。更为重要的是,并没有所谓的“压缩新增信贷规模至月初计划的70%”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而是要求根据各地情况,合理把握规模。
自2011年,央行开始实施新的贷款规模约束机制——合意贷款,其核心内容是指金融机构适当的信贷投放应与其自身的资本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相匹配。此前业内广为流传,按照监管规定的合意贷款投放节奏,各季度信贷投放的比率大概为3:2:3:2。今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4.61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若贷款投放节奏真如上述季度比率看,今年二季度的新增贷款规模也会比一季度有所回落。
事实上,一季度新增信贷天量增长的可持续性早已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在本月中旬央行公布一季度金融' 数据之时,业内就普遍认为,一季度的经济“小阳春”主要靠信贷拉动基建和' 房地产投资,可持续性偏弱。'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称,考虑到一季度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的大规模增长,信贷对经济的驱动仍将继续,预计二季度将是年内经济和通胀的高点。然而,经济的可持续性和信贷高增长的可持续性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流动性间接性紧张成风险点
“目前经济企稳仍然是靠基建、房地产的刺激,经济的内生动力不强,地产限购政策会导致此轮地产周期的推动作用低于预期。预计三季度后经济会再次转为下行,小阳春不会持续太久。”刘东亮称。
今年以来,央行货币宽松的力度就弱于去年,频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操作对冲市场流动性的收缩,而非主动“放水”,市场所期待的再次降准也一直未出现。然而,虽然货币投放更趋谨慎,但银行的信贷投放节奏却超出了市场的预期。瑞银中国' 研报就预计,年内央行将不再降息。全年整体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剔除' 股票 融资+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可能从去年的15.2%加快至今年的16.5%,这意味着全年新增整体信贷23万亿左右,其环比增长势头不会再明显加快(我们估算的信贷扩张度已升至31%)。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位银行人士了解到,4月新增信贷节奏较前三月并无明显调整。25日,央行继续投放MLF2670亿元,旨在对冲本周到期的部分逆回购资金。' target='_blank' >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奇霖称,后续资金面压力仍存,前期外汇占款持续下降留下了较大的基础货币缺口,加上5月财政存款上缴等因素,只要信贷投放不明显减弱,债市高杠杆不明显下降,资金面间歇性紧张的现象还会出现。
而近期出现的股债双杀的局面也和流动性波动有很大关系。' howImage('stock','1_600030',this,event,'1770') 中信证券(' 600030,' 股吧)首席债券分析师明明也表示,流动性碎片化、周期性特征更突出,成年内资本市场最大风险点之一,当前股、债市核心风险点不在基本面,而在流动性变化对市场的冲击。这一冲击来自两方面:流动性本身趋紧,此外,降准预期落空、通胀压力和预期持续引发的流动性紧张情绪也很重要。总体而言,流动性必然是今年贯穿资本市场的核心变量,投资者仍不可掉以轻心。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