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开放'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取消了多数境外金融机构的投资额度限制;上周,境外媒体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德意志交易所子公司明讯银行(Clearstream)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成为唯一一所直接联通CIBM的国际中央证券存托行(ICSD)。
这些“引进来”的新动向都标志着中国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向着全面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似乎外资进驻中国债券市场的步伐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积极。
4月27日,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ASIFMA)、摩根大通和金杜律师事务所联合发布《人民币系列:跨境人民币市场准入方案与改革》(白皮书),摩根大通全球人民币业务总监蒋红波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独家专访。白皮书基于已有机制,将中国市场近年来“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和细节做了完整的梳理,也为未来中国如何进一步吸引外资进入、如何更好的“走出去”提出了建议。
投资者进出中国内地开展投资的各种渠道) src="http://i4.hexunimg.cn/2016-04-27/183575165.png" width=550 width=550>
(上图概括了目前境内外投资者进出中国内地开展投资的各种渠道)
评级和信息披露是关键
“一直以来,外资机构经常会问,QFII和RQFII究竟有何区别;这和沪港通是否矛盾;与' 自贸区又有什么联系等等问题。”
蒋红波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通过‘白皮书’,我们主要是希望能够帮海外投资者进一步厘清人民币跨境市场的机制,因为中国现有的开放机制和层次比较繁多,条款也比较多,对海外投资者而言不易理解,这在我们与海外投资者沟通过程中感受非常深切。”
蒋红波认为,就吸引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市而言,这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准入是一方面,QFII制度限制放宽和银行间市场开放对于海外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有促进作用;当然,整体而言,中国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评级、信息披露、相关' 税务条款等。
“对于从未进入过中国的国际机构,投资中国债市是一个重大' 投资策略,需要做非常全面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所以中国债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债市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并最终促进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总体而言,中国的开放进程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蒋红波称。
此外,共同撰写白皮书的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萧乃莹(Minny
Siu)律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
中国不久前公布对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银行有关海外央行及类似机构进入CIBM和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详细程序的执行规定于2016年4月中旬方予公布。对于境外机构投资者而言,在进行广泛的投资活动前,理应审慎研究及了解CIBM与离岸债市之间的异同。
“我们一直收到机构客户对于以上问题的咨询。我相信只要境外机构经过这个研究阶段,随着CIBM的发行人类别日益多样化,预期境外投资者将进行更多投资活动。”她称。
萧乃莹表示,2014年底推出沪港通时,国际投资者也需要一段时间去了解中国制度的各项' 法律问题(包括透过“代名人架构”确认所有权问题),而有关法律问题未必与西方市场相同,“但只要投资者妥当评估及了解根据中国法律认可的保障和原则,我们相信市场在整体上都能按国际市场角度接受有关所有权的问题。”
打破刚性兑付无碍外资积极性
此外,近期中国债市开始逐步打破国企甚至是央企的“刚性兑付”。
对于这会否影响海外机构的投资积极性,蒋红波表示,国际机构密切关注违约事件的发酵,总体而言,市场是乐于见到中国打破刚性兑付的,因为这标志着一个市场的成熟。
“外国投资者对于进入债券市场往往有一个很大的认知困惑,即企业评级,当前众多企业债和公司债的评级都处于3A评级或2A以上的评级,国外投资者希望了解这些评级是否真正充分反映了风险。尽管当前的违约事件在短期内会增加市场波动性,但长期而言,这也是一个市场成熟和投资者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风险揭示和风险定价的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蒋红波称。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投资者关注的是打破刚兑过程中的市场流动性管理,“波动性并不可怕,但一旦流动性没了,市场的交易融资功能就会丧失。”她称。
近年来,中国在资本账户开放的道路上努力前行,长期开放的总基调并没有改变。“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对于中国是一个‘未知水域’,当前稳健应该是主旋律。今年以来,经济企稳迹象明显,波动趋' target='_blank' >于平缓,有利于监管机构推进下一步的改革方针,市场好的时候,我们预期会有更积极的政策推出,但是稳健将是大方向。”
蒋红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