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国信策略:节后迎来超级星期 配置稳健为上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信策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端午节后一周迎来5月经济金融、MSCI对A股的评估、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等,并且退欧公投临近,在基本面和事件性因素影响下,市场短期风险偏好易受影响,配置上建议稳健为主。 1)关注5月经济金融数据落地。从5月高频数据看,预计5月份经济金融数据仍将延续4月较为疲弱的态势。在整体基本面较为平淡的情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信策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端午节后一周迎来5月经济金融' 数据、MSCI对A股的评估、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等,并且' 英国退欧公投临近,在基本面和事件性因素影响下,市场短期风险偏好易受影响,配置上建议稳健为主。

1)关注5月经济金融数据落地。从5月高频数据看,预计5月份经济金融数据仍将延续4月较为疲弱的态势。在整体基本面较为平淡的情况下,建议关注基建投资增速情况。

2)MSCI评估临近,影响市场情绪,但不会改变A股原有趋势。6月15日MSCI将再次对A股进行评估,从资金面看,若顺利按5%的比例纳入有望未来带来约219亿美元的配置资金流入。但从' 韩国和台湾的历史情况看,我们认为纳入MSCI与否尽管短期会影响市场情绪,但并不会改变A股原有趋势。(《纳入MSCI:融入全球重于资金流入》,2016.6.3)

3)关注美联储6月14-15日议息会议对后续' 加息预期的引导。从目前市场隐含的加息概率看,6月加息概率仅为1.9%。结合5月大幅不及预期的非农数据以及上周由于“退欧派”占比提升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6月美联储仍将大概率按兵不动,但7月份仍留有悬念。因此,6月会议声明中对后续加息预期的前瞻指引将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因此,在目前基本面较为平淡,同时国内外事件性因素较为活跃的情况下,预计市场风险偏好短期内易受影响。但A股仍处在存量博弈格局,市场破局仍需等待。配置上我们继续建议寻找增长相对确定性较高的板块,建议关注“补短板”政策预期下城市轨交、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基建相关的建筑、环保行业;另外依然关注' 业绩增长稳健、景气度较高的' 新能源汽车、文化体育、食品饮料、' 旅游休闲、医疗服务等消费品行业。

英国退欧公投临近,靴子未落地之前,海外金融市场易受民调结果变化而大幅波动。对A股实质影响有限,限于海外风险偏好波动传染。

民意调查显示支持退欧的比例提升,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大增。端午节假期期间,海外市场在英国退欧支持率上升的影响下出现较大波动,欧' 美股市下跌,黄金美元等避险资产上涨。YouGov、ICM、ORB等几家主流民调机构的最新调查结果均显示6月以来,支持退欧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中ORB最新民调更是显示“退欧派”占比提升至55%。

短期靴子未落之前,任何风吹草动都容易引起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以2014年9月的苏格兰公投为例,尽管民调一直显示反对独立占比更高,但9月初一度出现支持独立的占比提升,引发英镑的急剧贬值。目前,距离6月23日正式公投还有10天,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不高的情况下,若“未做决定”的部分选民表现出“退欧”或者“留欧”的倾向,引起民调结果的变化均容易引起风险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随着A股与全球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海外风险偏好的下降也会一定程度上压制国内A股市场风险偏好。

对英国而言,退欧长期潜在影响更偏负面。由于欧盟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若英国退出欧盟,最直接的影响将在对外贸易方面。目前英国对欧盟的货物进出口占比分别达到55%和47%,欧盟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若英国选择退欧,后续新的贸易政策和潜在的贸易壁垒将给对外贸易带来负面影响。其次在海外投资方面,来自欧盟的投资占比接近50%,英国退欧带来的投资准入条件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的震荡将引发资金外流。此外,从IMF、OECD、英国央行等主流机构研究看,退欧将显著降低英国未来2年的GDP增速。尽管也有机构认为退出欧盟可以使得英国节省财政支出、提高政策独立性。但综合来看,退欧对于英国经济的潜在负面影响将更显著。

报告正文

多事之秋,稳健为上

节后迎来超级星期,配置稳健为上。端午节后一周迎来国内5月经济金融数据、MSCI对A股的评估结果以及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并且英国退欧公投临近,在基本面和事件性等因素影响下,市场短期内风险偏好易受影响,配置上建议稳健为主。

1)关注国内5月经济金融数据落地。端午节期间,统计局公布5月CPI同比上涨2%,结束此前连续三个月涨幅超过2%的情况;PPI同比下降2.8%,降幅进一步收窄。节后一周,国内5月经济金融数据将陆续全部落地。从前期5月高频数据看(详见《猴年马月又如何》,2016.6.6),预计5月份的经济金融数据仍将延续4月份的疲弱态势。根据国信宏观组预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将回落到5.8%。因此,预计基本面整体依旧延续平淡态势,建议关注基建投资的增速情况。

2)MSCI评估临近,影响市场情绪,但不会改变A股原有趋势。6月15日MSCI将再次对A股进行评估,今年A股在额度分配过程、资本流动限制、随意停牌、最终受益权界定等方面均有所改进,纳入可能性较15年显著提高。从资金面看,若顺利按5%的比例纳入有望未来带来约219亿美元的配置资金流入,但资金的流入需要等到2017年6月实际纳入后,并且节奏是循序渐进的。而从韩国和台湾的历史情况看,我们认为纳入MSCI与否尽管短期会影响市场情绪,但并不会改变A股原有趋势。(详见《纳入MSCI:融入全球重于资金流入》,2016.6.3)

3)关注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对后续加息预期的引导。6月14-15日美联储将进行新一轮议息会议。从目前市场隐含的加息概率看,6月加息概率仅为1.9%。结合5月大幅不及预期的非农数据以及上周由于“退欧派”占比提升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6月美联储仍将大概率按兵不动,但7月份仍留有悬念。因此,6月会议声明中对后续加息预期的前瞻指引将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因此,在目前基本面较为平淡,同时国内外事件性因素较为活跃的情况下,预计市场风险偏好短期内易受影响。但A股仍处在存量博弈格局,市场破局仍需等待基本面的改善或者改革出现实质性举措。配置上我们继续建议寻找增长相对确定性较高的板块,建议关注“补短板”政策预期下城市轨交、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基建相关的建筑、环保行业;另外依然关注业绩增长稳健、景气度较高的新能源汽车、文化体育、食品饮料、旅游休闲、医疗服务等消费品行业。

退欧公投临近,金融市场易惹风波

民意调查显示支持退欧的比例提升,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大增。端午节假期期间,海外市场在英国退欧支持率上升的影响下出现较大波动,欧美股市下跌,黄金美元等避险资产上涨。YouGov、ICM、ORB等几家主流民调机构的最新调查结果均显示6月以来,支持退欧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中,ICM在6月5日的调查中显示,支持退欧的比例为48%,而支持留欧的比例为43%;ORB在6月8-9日的调查中显示,支持退欧的比例为55%,而支持留欧的比例为45%。

退欧影响:靴子未落之前,金融市场易起风波;退欧长期潜在影响更偏负面

1)短期靴子未落之前,任何风吹草动都容易引起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以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的事件为例,尽管在公投之前,民调结果一直显示为反对独立的比例更高;但在2014年9月5日,YouGov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支持独立的比例达到47%,而反对独立的比例为45%。受此消息影响,9月8日当日,英镑美元贬值1.4%,FTSE100指数下跌0.3%。目前,距离6月23日正式公投还有10天,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不高的情况下,若“未做决定”的部分选民表现出“退欧”或者“留欧”的倾向,引起民调结果的变化均容易引起风险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随着A股与全球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海外风险偏好的下降也会一定程度上压制国内A股市场风险偏好。

2)对英国而言,退欧长期潜在影响更偏负面。由于欧盟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若英国退出欧盟,最直接的影响将在对外贸易方面。目前,英国对欧盟的货物出口额占比达到47%,从欧盟进口的货物贸易额则接近55%。因此,如果英国最终选择退出欧盟,将重新和欧盟商讨贸易政策,由此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和贸易壁垒将对未来英国的对外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从英国的对外贸易结构看,英国长期保持商品贸易逆差和服务贸易顺差,退欧后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将对英国国内的服务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从海外投资情况看,截至2014年底,来自欧盟的投资占比接近48%,是英国最主要的海外投资来源。如果英国未来选择退出欧盟,那么将重新制定新的投资准入规则,存在不确定性,将抑制资本的流入。并且,退欧也将造成英国贬值和英国国内资本市场的震荡,避险情绪下将进一步使得资金流出英国。

此外,大多数主流机构,如IMF、OECD、英国央行以及英国财政部等均研究表示,若英国退欧将对英国GDP增速造成负面影响。尽管也有机构认为退出欧盟可以使得英国节省财政支出、提高政策独立性。但综合来看,退欧对于英国经济的潜在负面影响将更显著。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中药材价格上行催生利好 绩优股可逢低布局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