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新材料自给率低,产业发展仍不完善。但在新材料领域,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包括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学研脱节且产业链条短、产业发展模式不完善等。我国 2014年 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为 62%,其中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等产品自给率不到 50%,而核心的关键新材料的自给率只有 14%。这些自给率低说明进口替代还很明显,国外企业占据了这些新材料的市场和蚕食了国内企业的利润。 针对这种情况,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 2016年以来连续发文,重点鼓励加快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并突破一批关键战略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纤维、增材制造材料、超材料等。尤其发改委与工信部在 5月 18日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再次明确了发展关键新材料的六大工程。

政策不断发力叠加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十三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将迎来大发展,并有望成为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巨大推力。而且新材料战略从宏观角度而言可能会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与变革,微观而言则可能与制造企业(尤其是化工材料企业)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所以目前国内参与新材料的制造和研发A股上市公司,或将受到资金的长期关注和炒作。 笔者统计了上述新材料中在近期炒作中比较热门的四项如: 锂电池的新型负极材料、湿法隔膜、OLED材料和石墨烯, 并筛选出近三个交易日资金流入较大的' 个股,见下表:
上表是在三天大单流入金额大于4000万的条件下筛选出来的,值得关注资金流向的价值主题投资者跟踪关注。 (责任编辑:代辛 )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新材料行业(附股)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