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7月04日讯 近期,多家机构喊出,市场有望迎来一轮“吃饭”' 行情,但部分机构对此存有质疑,认为市场热盼的“吃饭行情”可能只是一厢情愿,谨防“吃饭”不成蚀把米。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表示,未来几个月,在风险偏好的驱动下,市场有望出现一轮“吃饭”行情。行业配置上,看好' 券商以及稀土等板块行情。
' 东吴证券(' 601555,' 股吧)亦认为,7月利空散尽政策环境温和,或将迎来“吃饭行情”,建议关注券商+消费相关+产业创新。
理由为:1、二季度多重利空释放,A股纳入MSCI指数暂缓、并购重组新规发布业务趋严、' 英国脱欧等事件,较大影响A股市场情绪,股指较长时间处于震荡波动中。相比来说,三季度的政策环境更加温和,或将迎来“吃饭行情”。
2、目前国内宏观经济面趋于稳定、资金面总体平稳,股指的向上突破需要基本面的进一步改善或者实质性的改革举措落地。长期来看,风险偏好变化、重大政策的落地、市场情绪指标的变化都将是影响后市走势的因素。这些指标在三季度有望突破,带来后市的反弹行情。
“吃饭行情”或只是一厢情愿
' 国信证券(' 002736,' 股吧)发布报告指出,市场热盼的“吃饭行情”可能只是一厢情愿,谨防“吃饭”不成蚀把米。
理由是:企业盈利1季度超预期增长可能是昙花一现;海外风险事件暂歇不能忽视后续实质性冲击;国内监管“脱虚入实”及“金融去杠杆”导向短期并不利于股市风险偏好持续回升。因此,仍维持区间震荡判断和自下而上配置策略,趋势性行情仍需等待。
' target='_blank' >国泰君安认为,市场存在对于吃饭行情的预期,但短期更需要搞清楚的逻辑是:吃饭行情,谁来买单?
该机构表示,今年以来,市场的最大特征就是预期一致乐观时反而更需谨慎,预期一致悲观后反而难有进一步下跌。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对利空消息无感,对潜在利多因素却更易相信,预期又进入相对乐观时。虽然当下结构性机会仍可适度参与,但乐观预期趋于一致时仍需保持一份清醒。市场进入存量博弈的消耗战后,可博弈的窗口期正在收敛,未来仍需关注监管趋严与金融去杠杆带来的潜在冲击。尤其是监管领域,目前正从上市公司层面的一级环节,向二级市场交易环节蔓延,如对次' 新股炒作的严查、对“特力A”等的处罚等。同时,债券市场信用违约和流动性的潜在冲击同样仍需关注。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责任编辑:王曦晨 HF068)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吃饭行情”有没有 机构观点现分歧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早盘:沪指低开0.28% 市场望迎吃饭行情增量资金入市可能性加大 A股下半年将迎“吃饭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