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科股权争夺战还没有最终结果,' 民生
银行(' 600016,' 股吧)又泛起股权争夺的硝烟。民生
银行7月21日发布的' 公告显示,截至15日,' target='_blank' >卢志强通过' 泛海控股(' 000046,' 股吧)增持民生
银行的持股比例已达4.61%。这表明,卢志强已经超越' target='_blank' >新希望的' target='_blank' >刘永好成为民生
银行第二大股东。
民生
银行的股权结构呈现出分散的态势,除了“后来者”安邦' 保险持股接近20%外,其它股东的持股比例都不高。因此,此次卢志强动用75亿元巨资增持民生
银行,
市场上亦有人将民生
银行解读为“万科第二”。但显然,如果卢志强想达到控制民生
银行的目的,仅仅投入不到百亿的资金是远远不可能的。更何况,卢志强增持民生
银行,或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根据公开资料,民生
银行现在依然在运行的第六届董事会本应在去年4月10日就到期,但由于民生
银行行长' target='_blank' >毛晓峰被调查,董事会换届遭延期且一直拖延至今还未完成。早已超期服役的董事会何时重新选举,不仅是
投资者非常关注的话题,亦是各大股东关心的问题。而要选上民生
银行的董事,如果手中没有一定数量的股份,显然是没有话语权的。因此,卢志强此次大手笔增持,也有
市场人士解读为董事选举的需要。
尽管卢志强对
市场的解读并不认同,但作为
银行股的民生
银行遭到其投入巨资增持却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虽然此前新希望的刘永好减持了数量不菲的民生
银行'
股票 ,但作为第一家民营
银行,民生
银行还是受到
市场资金的青睐。如安邦保险集团成为民生
银行第一大股东,即是其近两年来不断增持不断举牌民生
银行的结果。
事实上,
银行股受到巨资增持的不仅发生在民生
银行身上。去年8月份至12月份,富德生命人寿通过四次举牌的方式持有' 浦发
银行(' 600000,' 股吧)A股、H股累计达到21.79%的比例,也一举超过中移动公司晋身第一大股东。但与万科股权争夺战不同的是,浦发
银行方面并没有将富德生命人寿视为“门口的野蛮人”,而是表态称“欢迎依法合规入股”。
无论是卢志强的“泛海系”,还是安邦保险集团、富德生命人寿等,其投入巨资增持
银行股,显然最看重的是相关
银行的质地与价值。如果这些
银行股真的是鸡肋的话,是不可能吸引到巨资增持的。
' 中国
资本市场早已过了吸纳几大国有大行
上市的时代,一些地方性的商业
银行的
上市,并无法吸引到足够的眼球。因此,近几年来,'
银行股基本上没有什么炒作的概念与题材,
市场的关注度亦随之降低。再加上这几年
银行的坏帐率有所上升,盈利能力不如以前,所以并不被
投资者所看好。更何况
银行股股本庞大,炒作起来需要巨额资金,即使是
机构投资者,也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但相对于一般的
上市公司而言,
银行股却往往是“现金奶牛”,几乎所有的
银行股每年都会实施现金分红,而这是其它绝大多数
上市公司所不能比拟的。另一方面,
银行股股价普遍较低,其每年的投资回报率高于
市场的平均水平。从投资的角度讲,买入
银行股,比买一般的
上市公司要划算得多。特别是,如果
投资者今年买入了像' 欣泰电气(' 300372,' 股吧)这样的
股票 ,巨亏就会被注定。而
银行股基本上不会发生欣泰电气这样的闹剧。
因此,整体而言,沪深两市的
银行股不仅不是鸡肋,实际上还是有一定“含金量”的。即使谈不上是被埋没的金子,至少比一般的
上市公司要强得多,关键在于
投资者是奉行投机理念还是投资理念。
(责任编辑:陈晓伟 HF093)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曹中铭:
银行股还远没有到鸡肋的时候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
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