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方对内地资本市场连续重拳出击,A股短期承压——7月27日,预计受到关于理财监管传闻的影响,' 沪指收跌近2%失守3000点,收报2992点,' 创业板指跌超5%,创一个半月最大单日跌幅;相较之下,' 港股市场春风得意,在' 英国脱欧风险褪去后,各大机构纷纷看好港股下半年走势。
“中国大陆投资者对港股的兴趣显著上升,今年6月下旬起,大陆投资者突然对港股资金加码,且不同于去年4、5月的是,资金流量更可持续,更多来自公募基金和' 保险企业,”瑞银证券H股策略分析师陆文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瑞银证券预计,下半年H股市场走势将优于上半年,更新后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底预测为9800点。
陈文杰预计,沪港通扩容在即,届时深港通有望同期推出,进一步刺激南向资金。截至7月27日15:00,沪股通每日额度130亿元剩余119.36亿元,占比91%;港股通每日额度105亿元剩余,107.98亿元,占102.8%。
陈文杰认为,三大原因将持续利好港股,尤其是H股。
第一,最主要的原因南向资金显著放量。不同于去年的港股投资热潮——投资者主要是大陆的一些散户、'私募基金,通常追求较快的回报,今年南向资金主要投资方是境内公募基金和保险机构,其投资一般是可持续的,且集中在高分红配息、估值较低的价值股上,有利于资金量的稳定。
该现象背后一方面人民币贬值预期持续,而盯住美元的港币处于升值通道;此外,近期境内信用风险事件频发,货币宽松环境持续,债券收益率走低,大型机构再度面临“资产荒”,因此对港股配置的热情上升。
第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跃,这也是未来两三年的大趋势。中国会否通过并购而在三五年后孕育出国际型企业?这也为市场带来想象空间。
第三,国内融资成本较低,有利于中企融资并收购海外较好的资产。
就MSCI中国的整体市盈率来看,正常水平约10-12.5倍,目前是11倍,可见仍然偏低,制约H股的因素仍存。陈文杰认为,“很大原因在于H股中存在众多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和债务重组中,需要看谁能承担更多成本,是银行承担损失还是国企?如果银行不受损失,那么就是买入银行股;如果是政府来救助双方,那么整体买入H股。”
深港通预期利好港股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沪港通扩容和深港通推出的预期都将持续利好港股。
眼下,沪港通额度所剩不多,当前市场对此产生了两方面的不同预期。一方面,市场猜测,监管当局会推迟扩容决定,因为担心资金流出;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监管方会在沪港通额度用完后同时宣布扩容和推出深港通的决定。
“我们偏向于第二种可能性。沪港通额度总计2500亿,在开通后26个月后,资金净流出1000亿人民币,规模较小。相比之下,中国6月单月贸易盈余就达2500亿,相当于港股通下流出资金的20倍。从监管当局的考量来看,即使担心资本外流,与其阻碍国际化的投资项目,还不如加强对虚假贸易的监管。”陈文杰称。
瑞银指出,港股通额度即将用完,这反应出国内投资海外的意愿积极。一开始,南向资金小于北向资金,现在则恰恰相反。
陈文杰表示,未来深港通对港股的正面影响更大。“估值方面,A股的中小盘股并不便宜;国际投资者一般不会大面积介入中小盘,所以不会在这个时间点买深圳的中小盘股;相反,内地的散户和机构一向青睐中小盘,因此可能进一步布局香港的中小盘股。”
警惕“A、H股价差论”
一直以来,同一公司的A股和H股之间存在的巨大价差,这似乎是吸引内地投资者蠢蠢欲动的重要诱因。然而,这一概念值得警惕。
“不要单纯因为价差去买港股,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犯的投资错误。有很多客观的结构性因素会造成这类价差。例如,A股散户多,因此小' 股票 通常就贵,因为散户买小股票 时,往往不在乎流动性风险;但是对H股而言,机构投资人会在意高度关注流动性。”陈文杰表示。
无独有偶,'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办公室近日发表报告称,内地衍生品和结构产品种类较少,投资者投资股票 时缺少机会作出更灵活的投资组合管理和善用套利和对冲。这导致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变得单向,投资资金只追逐相近的投资目标,推高了价格水平。
此外,内地市场上市公司规模愈大,市盈率倾向于愈低;但在香港市场,股票 的市盈率较为视' 个股的情况而定,与公司规模并无显著特定的关系。
(责任编辑:王曦晨 HF068)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监管重拳挫伤A股 港股“小宇宙”爆发在即》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