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存管这碗饭到底让不让吃 一名第三方支付老板的烦恼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BR />  以下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这个周末,老王过得不踏实。我说的不是娱乐圈的那位宝宝,而是某家第三方支付的老板。 秘书告诉他媒体曝光了一份银监会近日下发给银行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以下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这个周末,老王过得不踏实。我说的不是娱乐圈的那位宝宝,而是某家第三方支付的老板。

秘书告诉他媒体曝光了一份银监会近日下发给银行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的时候,他正在国外度假,享受着马尔代夫的阳光沙滩比基尼。五章26条看下来,多年的从业经验让老王很快过滤出重点:“存管银行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不得委托网贷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代开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结算资金账户。”

老王右眼一跳。随即搜了一下,在媒体几乎一边倒地看衰联合存管模式的报道中,多位“业内人士”跳出来解读“监管正完全叫停第三方支付介入P2P交易账户存管,连做支付通道的提供方都不可以”。

“业内人士”是谁?是P2P客户、是自己的同行,还是银行?这个问题很关键,影响着老王的判断。作为这个行当还算有点江湖地位的老将,老王根本无法从现有的P2P账户存管环境里读懂监管的动机:

1、请注意,这个文的下发对象是且只是银行。照常理,如果监管有心叫停一个事物,为什么不直接发文给参与主体本身(当然不排除有分业监管的原因)?将此文下发给银行,说到底是勒令银行停止与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存管合作,还是要求银行方面加快对合规P2P上线账户存管的速度?

2、再者,这回征求意见稿的主要精神确实比以往的任何一次指导意见都更为具化且犀利,但是注意看措辞,它说的是“存管银行不得委托第三方机构代开出交易结算资金账户”——这就跟以前的监管态度并没有不同。此前出台的互金指导意见和网贷暂行管理办法(也是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均强调出借人和借款人的交易双方账户,必须开在银行体系内,银行不应让账户开立义务旁落。

于是老王就又纳闷了,自己的公司目前和某小型股份行、某些城商行合作的“联合存管”模式,账户一样是开立在银行体系,自己提供的是整体方案的部分外包服务(如支付通道),怎么就跟现在的征求意见稿相悖了呢?

3、如果真的是完全叫停自家与银行的联合存管合作,那老王就又多管闲事地为银行和P2P操心了一下:据他所知,一些大型一点的股份行,哪怕此前宣传该项业务很猛的银行,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停止新增P2P客户。签约的存量用户,都还没有完全对接并上线账户存管系统。那么这条规定一出来,不是变着法让银行投入大量精力到一个贡献中间收入并不多的业务上吗?还有,设立大堆条条框框来限定P2P的“被存管”资格,不就是变相逼着这个行业的小型玩家退出吗?

想到这里老王狠狠地掐了掐自己——自己都顾不过来,还是别操心别人了。如果征求意见稿确实是要对第三方支付处以一刀切,那么自己就得马上做好自断一臂的准备。

来,回顾一下峥嵘往昔:老王的公司从三年前就开始介入P2P账户的存管。严格来说,那会业内还流行把P2P账户开立与监管服务,统称为“P2P托管”。从老王的视角来看,P2P确实乱过,那会明明某些平台是把公司的母账户与投资人子账户开立在自家平台,然后在某银行开了个风险备付金对公账户,就对外号称自己完成了“银行托管”。

巅峰时期是前年初到去年上半年末,老王的P2P客户每个月几乎以20-30%的增幅增长。因为面对这样一个野蛮生长、水平参差不齐、参与门槛有等于没有的' 互联网金融业态,商业银行着实没有太大动力为其进行专业账户监管体系的定制。于是这个由数千家主体参与的庞大市场,几乎均有自家和少数几家第三方支付把持。到去年7月互金指导意见出台前,老王的公司对接的P2P平台,洋洋洒洒多达800家。

老王一度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商业蓝海,虽然P2P账户托管其实贡献的营收并不大。老王帮我算过一笔账,每家P2P的账户服务年费(是的,支付公司提供给P2P的账户服务,通常按年缴费),通常为8-10万之间。按老王公司和其他几家同行的平均水准来看,假设每家连个300-500家,那么他们每年的营收大概是在2400-5000万之间浮动。虽然无法跟传统的收单业务相比,但老王一度寄予厚望,认为“客户牵进来就还有耕耘的空间,比如开发企业理财服务”。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互金指导意见和网贷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继出炉,从地方经侦到各地互金协会,对P2P采取监管收紧的态势。大家一看那几个文件,监管用的字样是“存管”,于是大家整体就开始都讲P2P账户存管了。“托管”这个词,一去不复返。

同时,老' target='_blank' >王和他的同行们也都很汹涌地感受到监管的决心,就是存管这个事儿,必须由银行主导。于是从去年开始,老王有意识地开始收缩自己的客群,一些资质小的平台全部不做,同时积极拜访银行,打的心思就是“存管这块蛋糕我知道你看不上,但既然你是名正言顺的正角儿,我就配合着你做苦活,你分一丁点给我”。

老王跟某股份行和某华南城商行一拍即合,建立了战略合作协议,当时券商中国记者还收到了老王家发的通稿,通稿明明写的是“银行-第三方支付联合存管模式上线”。老王偷偷告诉我,在这样的模式里,第三方支付可以提供部分支付通道外包服务和系统运营服务,赚取的每笔交易通道费率。PC端的收费是0.1%、0.2-1.8%;移动端的费率是0.5-2%。

赚的肯定是比以前少,但是这样的模式一度让老王觉得很安全。

可现在,这样的“安全模式“存在被完全打破的风险——征求意见稿下来了,有人说联合存管模式被完全叫停。老王现在做的,就是不停地让业务部门开会,并想办法跟监管沟通。当他们搞清楚监管的正式意图之前,老王说,绝对不会代表公司立场对媒体说一个字。同时,老王正在紧急安抚客户,因为他的很多客户已经跟媒体解读这个征求意见稿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然后却又不断询问究竟现有账户合作需不需要停止。

老王真的很烦恼,很头疼。
(责任编辑:陈晓伟 HF093)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存管这碗饭到底让不让吃 一名第三方支付老板的烦恼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高手操盘日志:妖王之王给我启示 重仓布局一类机会股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