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电力消费市场进入增长通道 新能源和低排煤电将受益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 电力消费市场进入增长通道 和低排煤电将受益 ■本报记者 于 南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宏观经济运况显示,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5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7%,增速同比大幅回升9.49个百分点。 人们期盼在全社会用电量的回升背后,是中国经济展现出了明显的回暖迹象。然而,在关于上述统计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

电力消费市场进入增长通道 ' 新能源和低排煤电将受益

■本报记者 于 南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宏观经济运' 行情况显示,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5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7%,增速同比大幅回升9.49个百分点。

人们期盼在全社会用电量的回升背后,是中国经济展现出了明显的回暖迹象。然而,在关于上述统计' 数据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介绍,用电增速回升主要是受气温偏高和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

作为用电量增长并不主要源于经济回暖的佐证,数据显示,相对于今年1月份-7月份我国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了10.2%、8%,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用电量却仅分别增长了6.4%、1.6%。

不过,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仍然给电力消费市场带来了利好。中电联预计,虽然仍处于低位运行,但2016年电力消费情况总体将好于2015年,今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2.5%左右,增速高于2015年。

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加

促电力消费市场好于2015年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数据显示,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约达277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1.4个百分点。

细究其中,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7%、0.5%、9.2%和7.7%,增速同比分别回升6.9、1.0、1.2和2.9个百分点。而分季度看,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2%、2.1%。

相对于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约492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增速同比回升0.9个百分点。今年7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7%,增速同比大幅回升9.49个百分点。

就此,赵辰昕介绍,今年7月份,我国多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受此影响,空调降温负荷迅速攀升,日发电量和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

最终,在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比大幅回升9.49个百分点的作用下,今年1月份-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331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电力消费市场获政策支撑

新能源和低排煤电受益?

相对于2015年,今年电力消费市场的升温,是否会刺激相关电力股的表现呢?而电力消费市场的增长又会否延续呢?

“就目前来看,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超低排放煤电机组是比较受市场青睐的。但其受到青睐,并不完全取决于电力消费市场的升温。”一位' 券商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能还包括管理层推动的电能替代,以及对弃风弃光现象的重视及改善等。”

所谓电能替代,是指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的能源消费方式,如电采暖、地能热泵、工业电锅炉(窑炉)、农业电排灌、电动汽车、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机场桥载设备、电蓄能调峰等。

今年5月份,管理层发布了《关于推动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电煤比重与电气化水平偏低,大量的散烧煤与燃油消费是造成严重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是提高电煤比重、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在此基础上,《关于推动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制定了“2016年-2020年,实现能源终端消费环节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总量约1.3亿吨标煤,带动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约1.9%,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1.5%,促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约27%”的目标。

根据' 申万宏源(' 000166,' 股吧)' 研报的推算,这一目标意味着,相比2015年(55500亿千瓦时),2020年时全社会用电量要增加4500亿千瓦时,即电力消费水平提高8%。

而针对增加的这部分电力消费,《关于推动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则明确指出,主要通过可再生能源和现有火电满足电能替代新增电量需求。

(责任编辑:罗浩 HN0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电力消费市场进入增长通道 新能源和低排煤电将受益》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多地出台充电设施扶持政策 6股有望爆发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