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的股市暴跌以来,人民币持续承受着贬值的压力。为什么人民币会有贬值压力?政策层面当如何应对?
第一白银网11月2日讯 2015年中的股市暴跌以来,
人民币持续承受着贬值的压力。最近一个时期,不少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推出分析报告,预测人民币会继续贬值,有的甚至推算出了人民币被高估的精确比例,比如认为人民币至少高估20%。不少投资
机构据此直接建议政府将人民币一次性贬值。这些分析又反馈于
外汇市场,导致近期跨境
资本流出有所加剧。
人民币贬值
为什么人民币会有贬值压力?政策层面当如何应对?
贬值压力何在?众矢皆未中的!
对于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源,
市场上有各种分析。归纳来看,这些被认为可能的原因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第一是
美元加息的风声趋紧。按照彭博社最近的预测,
美联储在2016年12月
加息的概率高达67%。的确,美国
经济近期
利好不断呈现,失业率维持在5%以下,而通胀略有上升的苗头,
美元有
加息的空间。但即便是
美元加息,由此带来的
美元指数的上升也不过在2%-3%左右,这不足以导致人民币出现
市场所预测的超过5%的大幅贬值。因此,
美元加息不足以解释当前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外贸面临的压力。2016年1-9月,中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7%,进口同比下降8%,因此有人讲,中国政府希望通过贬值来促进出口。但这个解释同样站不住脚。毕竟中国仍然是经常
账户的顺差国,今年我们预计经常
账户顺差将占到GDP的2.8%左右,约3000亿
美元。如果通过
货币贬值来促进出口、继续扩大顺差,那么中国政府在国际政策界会变成众矢之的。中国领导人经常参加双边或者多边的政策协商,反复承诺承担国际责任,因此目前不太可能通过人民币贬值的方式来稳
经济。况且,目前出口占GDP的比重相对
经济危机之前已大幅下降,从之前的35%左右下降到如今的20%左右。因此,靠人民币贬值来稳
经济、促出口,不是一个可行的政策选项。
第三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速度加快,带来了
外汇市场上需求的上升。这值得更加仔细地追究。的确,中国
经济“走出去”渐入高潮,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
资本账户上也有1000多亿
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
资本流入。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其长期的、基本的理由,包括获得国外的技术和品牌,获得与国内资产有协同效益的境外资产。但是毕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根本立足之点是能够整合境内外资产,而管理好境内外公司文化,让二者取得一致性,并非一日之功。中国企业这种基于基本面的并购能力,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之内迅速上升。因此,纯粹的基于基本面的对外投资的加快,不能解释来自企业层面
资本流出的高速度。
第四个经常提起的理由是,中国房地产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出现新的一轮泡沫性上涨
趋势。有人认为,国内房子贵,国外房子便宜,因此居民愿意转向国外买房,给人民币造成贬值压力,这是国内房产泡沫化的后果。这个理由也经不起推敲。首先,不同地区房价的高低很难直接比较。房产属于不动产,美国堪萨斯的便宜豪宅与北京、上海昂贵的高价房没有可比性。而且,国内大多数
投资者对国外的房价状况不甚了解,离真正在国外买房的操作也相去甚远。即使那些真正着手海外置业者,也遭遇到不同的问题。比如,前期大量涌入伦敦的房地产
投资者,有些因
英国脱欧的负面影响导致房价下降,至今资产没法脱手;有些因房地产
基金冻结,无法赎回。这种房地产投资的痛苦经历,很多人还记忆犹新,短时间难以褪去。
人民币
汇率贬值的第五种解释是中国
金融资产的整体回报率不高,因此资金纷纷出国寻找较高的
金融投资回报。这种解释更经不起分析。今年年中,纽约等地股市已纷纷创下历史新高,中短期看,
金融资产的
价格很难持续上行,而下行的
风险却很大。比如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总统大选选情胶着,媒体的报道直接导致股价大跌。而相反,中国目前蓝筹股的
市盈率只在14倍左右,美国则在23倍。更不用说中国目前理财产品的
收益率都在3%以上,而国外相应产品的投资
收益仍然接近于0的奇低值。所以,
金融资产的回报差异,也不能够解释资金流出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人民币承压背后,
市场预期作祟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呢?我的分析就是一条,
市场预期本身在作祟。
市场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由于存在呆账坏账导致的
银行盈利下滑、
上市公司盈利不佳等问题,中国
金融资产质量不高,导致资金外流与人民币贬值;而如果预期人民币贬值,则
投资者在配置资产时就应该采取
货币多元化的
策略。
由于这类说法日益普遍,就形成了一个自我实现的循环——贬值预期导致真实的资金流出,资金的流出又强化了
外汇市场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以此循环往复。这种自我循环的逻辑在
外汇市场屡见不鲜。事实上,各种国际
金融理论都反复强调
汇率是一种多余的
价格,它既可以固定在某个点位不变,使得各国的资产、产品
价格进行自发调整;也可以按任何一个速度升值、贬值,从而让资产
价格和产品
价格适应它。本质上讲,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无非是各国间的产品
价格与
资本价格长期看应该基本匹配,短期看
汇率具有多重均衡的性质。
当前人民币的
汇率正属于典型的多重均衡。如果大家预期人民币会贬值,那么
投资者就会将大量人民币资金换成
美元,造成
资本的大量流出,导致
汇率进一步贬值;如果大家预期人民币
汇率稳定,则
资本市场的跨境流动就会相对平稳,
外汇市场就不会承压,
汇率得到稳定。导致这一均衡的微妙之处是中国的流动性在
全球最高,达到21万亿
美元。因此,只要有任何
汇率预期上的风吹草动,这些人民币流动性都会迅速转为跨境
资本流动的压力。
应对之策:管理预期,启动进程调低
货币存量
根据以上分析,政策层面的应对呼之欲出。
从短期来看,必须坚持管理好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让
市场明白人民币不存在根本性贬值的动因,政策取向就是保持人民币兑
美元的基本稳定。具体而言,人民币每年的贬值幅度不应该超过3%,因为这是中美间无
风险资产的利差,即人民币资产的回报率高于
美元资产的3%。如果贬值超过3%,就将搅动资金外流风潮,导致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从中长期来看,必须改变中国
金融资产的结构,将高达21万亿
美元的现金和存款逐步转为其他
金融资产,尤其是
债券类
金融资产。与现金和
银行存款等高流动性资产相比,其他
金融资产在人民币贬值的驱动下很难一下子流动到境外,因为这些资产的
价格是随着人民币贬值和资金流出而下降的,
投资者很难一下子蜂拥抛售。比如说,如果中国
经济体系中高达200%的流动性有一半转为
债券资产,当资金外流的时候,
债券持有者将卖掉
债券,
债券的
收益率将反向升高,自动形成反馈机制,导致那些抛售
债券的
投资者必须三思而行,减小资金流出压力。
具体操作办法是鼓励高质量的公司发行
债券,同时适当增加国债的比例,让企业
融资者逐渐通过举债而不是
银行借款方式投资。同时,引导储户也将部分
银行存款转为持有这些高质量的
债券,
银行也可以用一部分存款购买这些高质量的
债券而不是直接放贷。
为什么中国减少流动性从而维持
金融稳定的出路,并不在引导资金进入股市或新三板呢?因为中国股市,包括新三板,制度基础十分薄弱,一旦大量资金进入,
股票 的
价格会上下波动,且受到
投资者情绪的巨大影响。这对中国
经济的稳定并不是好事。
总之,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
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
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
金融。这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基础。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石并不是
汇率的灵活性与资金流动的自由度,而是中国
金融的稳定性。
澳洲联储下周二(5月7日)将会发布利率决议,而眼下,大家已经开始下注澳洲联储会在本月就立即做出2年半以来首度降息决定,而不是如之前预计的那样,在8月才采取行动。
2019-05-05
数据出炉 大幅好于预期却难以
支撑美元?鲍威尔坚称美国
经济仍然健康!">
数据出炉 大幅好于预期却难以
支撑美元?鲍威尔坚称美国
经济仍然健康!
周五(5月3日)美国方面公布的4月非农就业数据好于预期,但却没有对美元形成支撑,美元走低,有分析指出这是由于美国薪资增长速度不及预期导致。
2019-05-05
央行欲放松
外汇干预规定 能否有效?">
央行欲放松
外汇干预规定 能否有效?
阿根廷央行周一(4月29日)表示,在介入外汇市场支撑比索汇率方面将更加积极。比索上周经历数日波动,兑美元大幅下挫。这是该央行六周来第四次进行政策调整。
2019-04-30
经济受影响
英镑下行
风险加剧">
经济受影响
英镑下行
风险加剧
周一(4月29日)英镑兑美元开盘报1.2917,亚盘时段,英镑兑美元小幅上涨,截至发稿,英镑兑美元暂录得1.2934,涨幅0.13%。
201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