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揭开过剩行业1年暴涨3倍的秘密:下一个3倍行业在哪?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BR /><img alt=揭开过剩行业1年暴涨3倍的秘密:下一个3倍行业在哪? src="http://i2.hexunimg.cn/2016-10-30/186657725.jpg"> 今年股市波澜不惊,但商品可是十年难遇的巨浪。 作为今年最疯狂的资产,煤炭市场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揭开过剩行业1年暴涨3倍的秘密:下一个3倍行业在哪? 今年股市波澜不惊,但商品' 期货可是十年难遇的巨浪。

作为今年最疯狂的资产,煤炭市场的焦炭品种1年翻了接近3倍,已经不能简单的用疯狂来形容。作为去年需要解救的对象,如今反而需要发改委频频打压,犹如新旧两个世界。

这其中的根源,就是政府去产能政策,采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双重激励。过剩产能超额达标的情况下,明年政府去产能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关于相关资产价格走势

28日期货市场收盘,焦炭收涨4.49%,焦煤涨4.14%,PVC涨3.86%,铁矿石涨3.78%,沥青、塑料、螺纹钢、沪铝、郑醇涨超2%,热卷、沪镍、郑煤等涨超1%。

想当年,煤炭的价格可谓是一跌再跌,以焦炭1701期货合约为例,从2011年年中的2498元一直跌到2016年年初的最低点558元,简直是惨不忍睹!从今年年初开始,焦炭价格才触底反弹,4月份后开始一路高歌,价格直冲云霄。看看焦炭这强势的涨幅,从今年年初到现在,直接从558元飙到了26日最高点1765元,整整涨了3倍不止。

发改委于25日召集煤炭企业开会、27日再次召集煤炭、电力等部门研究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保障煤炭有效稳定供应的问题。这是2个月内发改委第6次召开涉及煤炭供需形势的会议。还记得去年下半年,发改委一直在开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如今却又变成了压制价格的联席会议。

"胡萝卜加大棒"是黑色系暴涨推手

为什么?每个人都在问为什么是今年煤炭钢铁黑色系如此大涨?要解答这个宏大的命题,需要国家去产能政策的解答。我们梳理一下今年以来的去产能政策情况,对比价格走势可以看的更加真切。

煤炭、钢铁产业去产能是今年的重点任务,是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该说,社会各界基本形成共识。3月份,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25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但上半年落实的情况并不乐观,上述两个行业去产能在三成左右。

但是,5月下旬,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与各省级政府、国资委与中央企业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国务院明确的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有关地方和企业。2016年压减产能4500万吨。当月,财政部向各地拨付了2016年基础奖补资金276.43亿元,而全年专项奖补资金规模为384亿元。

在“胡萝卜加大棒”的双重压力下,进入第三季度,去产能突然加速,到9月底,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以上,部分地区和中央企业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更有相当一些地方大幅超过中央目标。中钢协预计10月底可以完成全年压减任务,并有望超额完成。

于是,今年的煤炭、钢铁产业去产能有望提前“交卷”,成绩优异,而且企业利润明显改善,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背景即是同期' 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攀高,价格过快上涨,转而要求先进产能进一步释放。

可见,供给抑制对当前需求回暖、产量不足、价格上涨形成制约,未来去产能政策何去何从是个难点。特别是去产能政策作为五大任务之首,未来如何调整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十八届六中全会已经闭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在1个月后召开,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亲们,这段要好好盯住新闻联播哈。

去产能政策面临囚徒困境,下一步去产能怎么做

那煤炭价格的后面怎么走?会持续多久?无论去产能政策怎么调整,是继续收紧,还是有限度放松,都将是一件难度系数比今年更高的事。

因为随着钢材煤炭价格明显回升,停工停产企业数量减少,特别是应依法关停的企业能否实现彻底关停,而且中央奖补政策实行的奖补激励效应也在逐步减弱,这种情况下推进去产能困难不小。

随着煤炭钢铁价格的上涨,这些行业的价格更多像风箱里的老鼠,被发改委两头堵,而去年年底达成的社会共识,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前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对煤炭计划经济模式管理起来难度太大,市场很难达到平衡。政府的过多干预是不利于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在,在政府干预下煤价到了这个地步,仍需要继续干预下去,努力做好去产能“计划”,否则完全放开管制,煤炭价格很快会下去。

但是下一步也需要努力保证煤炭市场供求基本平稳。因为煤炭总产能很大,可增产的空间很大,煤价不可能持续上涨,煤炭行业更不可能持续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胡萝卜预计会在明年失去作用,就剩下大棒了。而抛开价格层面,去产能政策仍然会在企业整合和债转股层面持续推进。

1、国企加快整合

考虑产能过剩主要发生于国有企业,所以去产能的关键也在国有企业。因此,国企特别是央企在去产能方面要有大手笔,才能推动实质性进展。

2016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新一轮央企兼并重组路径日渐清晰。“宝武合并”正是这一轮重组战略的“开场大戏”。9月22日,经报国务院批准,' target='_blank'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 target='_blank'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联合重组,组建“中国宝' target='_blank' >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强强合并,一旦个案获得成功,就能以此为支点,撬动整个行业的宏观改变。若合并效果好,更多合理的兼并重组将效仿进行,巨型钢铁企业将不断出现,规模和集中度不断上升,对外将提升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对内能减轻行业间竞争。而这也是顶层设计者希望看到的结果,因而宝武合并虽是个案,但意在作为标杆以点带面,以兼并重组的模式来振兴整个行业。

此外,从去产能角度,合并前根据去产能责任书要求,宝钢集团、武钢集团计划在2016-2018年内分别压减粗钢产能920万吨、442万吨。而合并后这一目标并未缩减,且有望提前完成;在此基础上宝钢还追加了' 八一钢铁(' 600581,' 股吧)压减粗钢产能300万吨。合并后产能去化进度增强这一结果同样也具有标杆引领作用。

显然,宝武两家企业之所以能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吸收合并,行政安排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目前的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行政干预的结果,这也是过剩产能集中于国有企业的一个因素。

根据' 同花顺(' 300033,' 股吧)统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上共有1339家上市公司参与并购重组2178起,其中涉及国有企业383家、共计543起案例。按照目前去产能工作主要坚持“少破产清算、多兼并重组”的原则,预计后续将有更多的国企参与到并购重组中,以提高行业集中度。

建议投资者在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玻璃、有色、船舶、航运等产能过剩行业,这些未来国企兼并重组的重点中,关注行业国有企业龙头。

2、“债转股”大戏开启

如今随着钢材煤炭价格明显回升,过剩产能行业的企业效益也明显提升了。钢铁行业今年前9个月,重点企业整体实现利润为252.0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亏损面下降到27.27%。显然,企业效益的回升,为推进企业降杠杆提供了有利时机。

这些企业要么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要么开展债转股,将银行债权转化为权益性资产,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减债增股”,这是短时间内降低企业杠杆水平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此次降杠杆的重点。

10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

10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同意建立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为有序推进降低企业杠杆率(以下简称降杠杆)工作,经国务院同意,建立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制度的推出,一如发改委煤炭行业会议,肯定是不达目标不罢休的。这一制度的设立就是拉开了国内“债转股”去杠杆的序幕。《指导意见》明确了债转股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即“四个禁止,三个鼓励”。

禁止的就不说,重点看看鼓励的。一个是鼓励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包括因行业周期性波动导致困难但仍有望逆转的企业。二个是因高负债而财务负担过重的成长型企业,特别是战略性' 新兴产业领域的成长型企业。三个是高负债居于产能过剩行业前列的关键性企业及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企业。

“高负债居于产能过剩行业前列的关键性企业及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企业”,这个最后一个是过剩产业的重点。关键词是,关键性企业、战略性企业。显然,这其中蕴含着投机机会。

从信用风险角度讲,以债转股形式进行企业去杠杆使一些债务水平较高的企业免于破产,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在对非标和权益类资产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大量资金将进入债券市场追求高收益资产,债券市场将继续走牛。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

(责任编辑:邱光龙 HF05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揭开过剩行业1年暴涨3倍的秘密:下一个3倍行业在哪?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一周内132家私募调研上市公司 这两家公司获百人团调研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