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护人民币资产的预期稳定性是一个核心目标,“缓幅均衡化”是一个必然。从购买力平价角度,人民币肯定包含一定高估,朝更均衡化的
汇率水平调整是一个必然
趋势。
第一白银网10月24日讯
人民币对美元和一篮子
货币年内都在贬值,但国庆后这轮确实只对
美元在贬,与人民币自身基本面关系不大。从人民币对
美元中间价和CFETS人民币
汇率指数来看,2016年人民币对
美元和对一篮子
货币整体都在贬值,幅度分别为4.0%和6.2%。但10月以来这轮贬值似乎主要对
美元。以10月前两周为例,期间人民币在CFETS下对一篮子
货币升值0.6%,但对
美元却贬值0.57%。
美元兑人民币
这说明10月以来的异动其实是
美元带动。以
美元指数作为观测标杆,则其在10月前两周的升值幅度为2.8%,10月前三周的升值幅度为3.3%。10月以来的
美元强势背后是美国
经济数据和联储官员言论所带来的
加息预期的进一步强化。
10月14日生效的美国
货币基金新规也带来一定助推。新规导致大量
货币基金增加对美国国债等资产的投资,以提升高流动性和高安全资产的占比,从而阶段性带来
美元荒。大量
资本开始回流美国,加速
美元升值。
所以,有所不同的是,这轮贬值并不是人民币宏观基本面的快速恶化的结果。偏低的出口
数据偏弱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一系列高频
数据显示近月出口本身可能并没有那么弱,物流等因素可能在影响出口交货值;而10月公布的其他中国
经济数据倒整体偏积极,GDP企稳,工业相对高位,投资和消费回升。
从政策合意性来说,在本阶段对贬值适度顺水推舟,可以提前释放年底联储
加息的
汇率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这次
央行并未采取引导中间价的方式去防守
汇率,而基本是顺势而为。从政策的合意性角度,目前已经是10月下旬,人民币短期释放
汇率压力一则可以提前泄洪年底美国
加息带来的
汇率风险;二则也部分缓解明年初外贸换汇压力。毕竟,2016年初的人民币
汇率波动就是一个警示:
2015年12月中旬
美联储本轮首次
加息,三周后人民币
汇率就经历了一次剧烈波动,对人民币资产的稳定性及上半年的
经济政策都带来了明显干扰。
维护人民币资产的预期稳定性是一个核心目标,“缓幅均衡化”是一个必然。
从购买力平价角度,人民币肯定包含一定高估,朝更均衡化的
汇率水平调整是一个必然
趋势。
调整有两种不同的
策略:“快速调整”和“缓贬”,各有优缺点。811汇改前,政策层可能考虑过
汇率的快速调整到位,以减少汇改成本;但在经历了2015年8月11日和2016年1月7日两次
汇率波动之后,政策层应已放弃快速调整的路径,因为
汇率波动会导致人民币资产的预期稳定性发生变化,
全球投机力量会借机系统性地
做空人民币资产和人民币概念资产。
唯一可行的方案就剩下了缓幅均衡化,就是不排斥贬值,但一定要缓,即排斥持续快速贬值,因为后者会存在预期的自强化。这种
策略下政策的核心目标(政策决心要守的一个点)就是维护人民币资产的预期稳定性,它在优先级上将重于
汇率领域的改革。2015年8月28日的国务院专题会议基本上确立了这一精神。会议强调“人民币
汇率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可以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2016年初周小川指出“不会让投机力量主导
汇市情绪”,“我们会审慎推进人民币
汇率改革,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窗口,尽量减少负面溢出效应,特别是不要在国际上造成相互叠加的影响”;2016年中的政治局会议再次指出“要有效防范和化解
金融风险隐患,保持人民币
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怎样做到缓幅均衡化?我们的理解是年贬值幅度不能引起居民资产异动,即大致不应超过5%。对人民币资产的预期稳定性来说,一个标尺就是居民资产。如果居民出现换汇潮,即使是额度内的,也会引发较大的连锁反应。
居民换汇的动机无非是预期
美元会继续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如果人民币对
美元年贬值幅度过大,比如2015年的6.1%,则可能引发较为集中的换汇,从而带来一定的系统性
风险。要防范居民资产异动,贬值幅度不能太大,经验上来看考虑到内外利差,年幅度一般不能超过5%。当然,这是完全基于政策合意性逻辑的一个推演。
人民币今年以来对
美元已累计贬值4.1%,后面随时可能会有阶段性修复,不宜对短期人民币
汇率过于悲观。近期包括国家统计局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层发言都在强调“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平衡预期的意味强烈,我们判断人民币可能会有阶段性修复,毕竟12月前后联储
加息预期对
全球资产都会再度形成预期上的冲击,目前应保留一些提前量,不应呈现过长延续的贬值
趋势。
从节奏细节来看,这一轮人民币
汇率对
美元贬值自9月第三周至今已连续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几乎没有出现过修复,就年内来看算是比较长的一个小周期了。
慢刹与急刹、外生与内生:关注人民币贬值对资产定价逻辑的复杂影响。我们首先定位在中长期
经济层面。从正向逻辑来看,在人民币原本存在高估的情况下,如果维持
汇率不变,甚至升值,则相当于减少本币计价产品在
全球分工中的竞争力,从而带来内生通缩。但顺势贬值则是有利于
经济的良性调整,它会通过一系列链条(比如出口增加,海外对国内长期投资增加)促进
经济增长。贬值似乎也会抬高中长期通胀水位,因为在本币贬值的情况下,本国资产的相对比价更低,会有更
多货币去追逐本币商品和资产,从而带来
价格上升。
当然,从短期
经济层面则可能相反,预期外的贬值映射的是
经济基本面的负向变化,它将会通过
资本的流动进一步对资产稳定性带来冲击,导致贬值和
资本流动负向强化,从而影响正常的
金融和投资秩序,进而损伤
经济。
所以对于资产定价来说,有几个结论:第一,升值大致对应
经济的积极情形,因此与
风险资产
价格多数情形下大致正相关;第二,主动
策略情形下的缓幅贬值(政策缓幅推动
汇率的均衡化)是能够price-in的,因为它符合政策层关于
汇率政策的导向,从结果上来说也合意和可控,对
资本市场来说不算洪水猛兽;引发
市场担忧的是往往这种均衡情形的加速度突然变化(慢刹变急刹),它一般会带来同期
风险溢价的抬升。第三,在加速度变化的情形下,
市场会去寻找均衡情形变化的缘由,如果是自身宏观面的映射,则会带来预期上的连锁反应,比如年初;如果是被动的结果,比如
美元单向变化所致,则杀伤力有限。比如5月中旬至5月底的贬值,6月第三周至7月第三周的贬值,9月底至今的贬值都属于这种情况。
澳洲联储下周二(5月7日)将会发布利率决议,而眼下,大家已经开始下注澳洲联储会在本月就立即做出2年半以来首度降息决定,而不是如之前预计的那样,在8月才采取行动。
2019-05-05

数据出炉 大幅好于预期却难以
支撑美元?鲍威尔坚称美国
经济仍然健康!">
数据出炉 大幅好于预期却难以
支撑美元?鲍威尔坚称美国
经济仍然健康!
周五(5月3日)美国方面公布的4月非农就业数据好于预期,但却没有对美元形成支撑,美元走低,有分析指出这是由于美国薪资增长速度不及预期导致。
2019-05-05

央行欲放松
外汇干预规定 能否有效?">
央行欲放松
外汇干预规定 能否有效?
阿根廷央行周一(4月29日)表示,在介入外汇市场支撑比索汇率方面将更加积极。比索上周经历数日波动,兑美元大幅下挫。这是该央行六周来第四次进行政策调整。
2019-04-30
经济受影响
英镑下行
风险加剧">
经济受影响
英镑下行
风险加剧
周一(4月29日)英镑兑美元开盘报1.2917,亚盘时段,英镑兑美元小幅上涨,截至发稿,英镑兑美元暂录得1.2934,涨幅0.13%。
201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