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不少投资者把" 新股提速发行看成是股市下跌的“元凶”。但《红周刊(" 博客," 微博)》记者统计发现2016年的新股数量依然低于2010年和2011年。且从募资金额看,2016年IPO的募资总金额仅相当于定向增发募资总金额的8.75%。虽然IPO抽血的说法一直充斥着市场,但源头没有活水,股市就不能枝繁叶茂,而且还会导致“垃圾股”、“壳资源”群魔乱舞。长期看,常态的IPO会重新塑造A股生态,但短期阵痛效应难免,年底的这波加速发行,市场就出现了联动效应。
IPO加速 中小创异动最明显
经Wind资讯" 数据统计,2016年度,A股市场共有227家公司成功IPO。从发行数量看,2016年的新股家数创出了近5年的新高,但如果和2010年、2011年相比,2016年的新股家数只能排在第三位。另外,如从发行规模看,2016年227家公司累计首发募集资金1496.08亿元,不仅相比2010年的4885.14亿元、2011年的2809.69亿元差距甚远,甚至对于2015年整体1576.39亿元的年首发募资总金额也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仅就年内新股发行数量创出5年新高,即说明IPO节奏太快,牵制了市场资金并使得" 行情失去活力,似乎也不尽然。
从2016年以来各月IPO数量结合市场走势发现,除了年初“熔断洗礼”后的惯性下跌,确实呈现了一旦月内新股发行加速,次月中小创整体即会下跌的格局。年内新股数量第一次明显增多为3月份的16家,2016年4月份," 中小板指数下跌了3.61%," 创业板指数下跌了4.45%。而如果说IPO真正提速,其实要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8月份达到了30家,11月、12月再度不断刷新高点,分别发行了34家和45家,而观察指数也发现,9月份中小板、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2.55%和1.91%,12月和2017年1月份以来,更是持续加深了下跌的幅度。2017年1月份,IPO的脚步相比2016年也没有减速,13个交易日已经有36家公司登陆A股市场,平均每个交易日3家,一时间,中小创甚至整个市场暴跌的矛头全部指向了IPO加速。对于创业板大跌是IPO加速拖垮行情的观点,"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认为,这只是表象,解禁和减持压力、春节资金面紧张等也是造成利空的原因之所在。而且市场中还有一种观点,就是中小创的暴跌,根本原因就是估值太高了。现在的下跌只是之前暴涨的偿债,过高的估值透支了" 业绩预期。《红周刊》记者统计,截至2017年1月19日,沪深300的市盈率为12.54倍,中小板的市盈率为40.92倍,创业板的市盈率为52.3倍。
但投资者认为IPO会影响股指涨跌的思维习惯由来已久。特别是新版打新规则出台前,部分投资者需要卖出持有" 股票 以留出资金打新,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股市的“抽血”,当时,IPO影响股指的观点较为盛行。但根据目前的打新规则,打新需要账户中有市值,而且是" 中签后才兑付,额外“抽血”的影响已经大幅降低了。
首发募资仅为定增的8.75%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以来,2016年的IPO无论上市公司家数还是融资规模都没有创出新高。而同时期,A股市场的再融资规模却在近几年不断放大,2010年~2016年的7个年度,除了2012年、2013年定向增发融资规模略有下降外,其余全部呈现出急速扩张的趋势,2014年,定向增发融资规模同比2013年增长94.06%;2015年,定向增发融资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101.45%;2016年,定向增发融资规模再上一层楼,以17091.28亿元刷新历史新高点,同比2015年也再度增长了24.54%。而如果把IPO的融资规模与定向增发的再融资规模相对比,2016年IPO的募资总金额仅相当于定向增发募资总金额的8.75%。到底谁抽了A股市场更多的“血”,从数据上已是一目了然。
此前有消息称,预计接下来监管层将调整A股市场融资结构,对再融资中并购重组属于借壳上市、跨界并购和高议价收购的情况严格监管,将更多资金引到IPO市场,未来三到五年将是IPO的黄金机遇期,规模有望大幅增长。近日,市场中又有类似的消息,据悉,今年监管层可能会将再融资的规模控制在2016年规模的一半左右。由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资金很大一部分去投资,并没有应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从实质上来看,上市公司很大程度上并不缺钱。由此可见,今年的再融资规模不会再像去年那般疯狂。这对于小盘股来说,依靠定增收购讲“故事”的模式也将不再延续,炒作预期势必降温。
阵痛似有表现
连板骤减 打新红利每况愈下
随着新股发行的加速,A股市场的打新收益确实在日渐缩水。2016年12月以来,新股上市后出现了较为集中的提前开板现象。2017年1月9日,太平鸟登陆A股市场,上市第4天即打开了“一字”涨停的格局,除去上市首日的涨跌幅,太平鸟仅收获了2个涨停板。类似的,于2017年1月6日登陆A股市场的景旺电子、赛托生物上市后也仅分别只连续收获了3个涨停和4个涨停。观察发现,自2016年12月以来,上市后只实现个位数连板的公司明显增多。和此前海天精工(上市后连续29天涨停)、丝路视觉(上市后连续25天涨停)、东方中科(上市后连续20天涨停)上市后动辄连续20几个涨停的局面大相径庭。
为" 何新股开板出现提前,分析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市场持续回调次新股行情也相对低迷;另一方面,筹码增加,价格自然会下降。在市场资金面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新股供给大幅增加势必会对开板收益率形成负面影响。此外,新股封板数量和二级市场波动也有很大关系。2016年初时因熔断大幅杀跌后至3到8月间基本出现一个较为平稳的窗口期,新股发行的封板数量和之前没有太大变化。但12月以来,市场再次下探,新股封板数量就开始减少。
同时,通过观察还发现,新股上市后的连板个数和公司的股本基本呈现了负相关的趋势,股本较小,上市后得到的追捧热情度相对更高;股本偏大,上市后得到的资金认可较少。海天精工的新股发行数量为5220万股;丝路视觉的发行股本为2780万股;尽管在2016年12月13日市场下跌期间才登陆A股市场,但发行股本仅有1000万股的平治信息还是实现了连续19天无间断涨停。而2016年8月2日挂牌上市的" 江苏银行,发行股本为11.54亿股,上市后仅连续收获了2个涨停;2016年11月16日登陆A股市场的" 上海银行更是第三天即打开了涨停板,剔除首日涨幅,仅收获了一个涨停。
业绩与股价背道而驰
尽管2016年以来,多数新股、次新股在持续震荡的A股市场中走势表现不俗,大面积涨停比比皆是,但和市场表现不成正比的是,不少公司的业绩成长性却并不乐观。对于此前新股股价的狂热,有人认为,新股中签率低,稀缺性引起了资金爆炒,同时,次新股股本较少、流通市值偏小、套牢盘轻,也容易让市场资金反复关注。但也有声音认为,新股的泡沫依然明显,很多公司风险已大于机会。
统计2016年以来上市发行的263只" 个股,其中有50家2016年前3个季度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步长制药的利润下滑速度最快,2016年三季度12.58亿元的净利润相比2015年同期下滑了56.49%。而在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对于2016年全年的业绩预测,公司也表示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或将同比出现50%~60%的下滑。同样2016年三" 季报利润下滑较快的还有" 中原证券、" 第一创业,下滑幅度分别为56.24%和43.67%。而如果我们将每个报告期分开看,如第一创业,自2016年一季度开始,已经连续3个报告期业绩始终呈现了下滑的格局。与之类似的公司共有16家,其中,通宇通讯、江阴银行均提前披露了2016年度业绩下滑的" 公告,可谓在2016年上市以来将业绩下滑贯穿到底。
不过,很多企业在IPO阶段对前几年业绩都有明确的财务指标,上市前一般会对财务数据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而待上市后,真实的运营情况才会逐渐显现,再迭加上市成本因素,首年业绩出现下滑乃至亏损也较为常见。新股股价初期疯狂的表现与同期业绩相关性并不强,其大涨的原因主要是稀缺性和相对较小的流通股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新股、次新股的估值已明显偏高。如2016年8月2日登陆A股创业板的中潜股份,目前的动态市盈率已高达209.91倍,而2016年三季报公司的利润增幅仅为4.73%。目前,共有35家2016年以来上市的公司,动态市盈率在100倍以上,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和讯网今天刊登了《IPO、定增 到底谁抽了A股市场更多的“血”》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