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宏观大菲。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经济增速的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在边际上出现收紧,促改革和防风险将成为贯穿全年的核心任务。从全年来看,预计经济增速会渐进回落至6.5%左右,而物价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src="http://i2.hexun.com/2017-01-23/187903172.jpg"> 2017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决策层淡化了对经济增速的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在边际上出现收紧,促改革和防风险将成为贯穿全年的核心任务。从全年来看,预计经济增速会渐进回落至6.5%左右,而物价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三大动力“一平一降一升”,经济渐进企稳
2016年我国GDP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6.7%、6.7%、6.7%和6.8%,初现企稳态势。从2017年来看,预计投资不会出现明显回落,全年有望维持在8.0%左右的水平,消费可能会下降至9.5%左右的水平,在出口有望实现5%左右的正增长。三大动力一平一降一升,综合来看,预计全年有望实现6.5%左右的增长。
从投资来看,2017年不会出现明显回落。随着新一轮调控政策的收紧,以及中央对于' 房地产市场民生定位的强调,预计房地产投资将会相应回落。不过,在其他因素的支撑下,2017年的投资有望保持平稳运行:一是制造业投资有望企稳回升。PPI的上涨、PMI的回暖以及出口的企稳等因素,将有助于制造业投资企稳;二是民间投资有望回稳。中央对于产权保护的强调,以及民企经营情况的好转,将有助于推动民间投资企稳回升;三是基建投资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十九大将会召开,地方政府换届之后将会产生新的基建投资需求,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导向下,以及随着PPP模式的推广,基建投资有望继续维持相对高的增长水平;四是一些不利因素将会消退。2016年东北地区投资的负增长拉低了全国投资增速,但是随着' 数据挤水分的完成以及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的展开,2017年东北地区投资增速有望由负转正。综上,预计2017年的投资有望保持在8.0%左右的水平,成为经济企稳的主要力量。
从消费来看,今年可能会小幅回落。首先,汽车消费将会显著回落。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推动了2016年汽车销售的火爆,并带动了消费的回升。但从2017年开始,优惠力度将会减半。我国2010年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其结果就是汽车销售增速的显著回落。其次,房地产相关消费也将随之回落。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相关消费' target='_blank' >如家电、家具、建材类也会相应回落。这一状况,已经在2016年底开始出现,预计将会延续至2017年底。最后,收入和房贷的双重压力将会挤压消费增速。2016年以来,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已降至GDP增速以下,这是2013年该项数据公布以来的首次。这一状况既同经济增速的回落有关,又同居民部门加杠杆导致房贷支出上升有关。综上所述,预计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回落至9.5%左右的水平。
从出口来看,2017年可能会有惊喜。出口主要受外需和汇率等因素影响。从外需来看,目前全球经济呈现出复苏共振的特征,世界银行和IMF都已上调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一轮需求扩张期有望启动,再加上今年“' 一带一路”峰会召开、相关政策出台对于贸易的拉动,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出口环境。从汇率来看,截至2016年11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121.66,较上年同期下降7.1%,汇率的贬值客观上将会对出口产生促进作用。目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于' target='_blank' >特朗普新政。鉴于特朗普的政策刺激会提振' 美国经济,财政赤字的扩大也会带来美国贸易赤字的上升,加之两个大国出现极端贸易战的情形极低,我们倾向于认为特朗普冲击短期并不严重。此外,一些先行指标,如广交会成交量数据、上游经济体(如' 韩国、台湾)的出口数据以及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都有明显好转。总体来看,预计出口有望在2017年带来惊喜,全年有望实现5%左右的正增长,进口有望实现3%左右的正增长。
PPI前高后低,CPI温和上涨
2017年预计PPI在去产能的作用下继续保持回升势头,CPI受服务业价格上涨、PPI传导等因素推动,将会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PPI前高后低,预计全年涨幅在3.0%至3.5%之间。2016年的PPI回升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一是去产能导致的工业品价格暴涨,二是国际' 大宗商品的小阳春。从2017年看,在翘尾因素的作用下,PPI增速将会惯性回升,但上升高度会相对有限。首先,去产能导致的供给短缺是短期现象,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供给将会跟上,从而限制PPI回升的高度。去年煤炭产业即为例证;其次,大宗商品价格很难持续上涨。2017年全球经济有望恢复增长,但强度并不足以支撑大宗商品的强势,而且美元有望继续走高,同样会限制大宗商品的涨幅,因此,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也不大。综合来看,预计2017年PPI增速在3.0%至3.5%之间。
CPI将继续温和上涨,预计全年在2.0%至2.5%之间。首先,从猪肉价格来看,本轮猪周期于2016年5月触顶,目前仍处于下行阶段,从历史经验看,下行周期大约会持续一年半时间,预计会于2017年底触底。其次,从PPI的传导因素看,PPI的上涨主要源于供给端的收缩而非需求端的扩张,且主要集中在生产资料而非生活资料,因此,预计PPI上涨对CPI的传导有限。最后,从总需求因素看,CPI涨幅与GDP的增速相关性更大,鉴于2017年经济难有强势表现,预计CPI会以温和上涨为主。不过,虽然消费品价格上涨空间不大,但是人力成本上升推动的服务价格上涨、本轮房价攀升导致的房租价格上涨等对CPI的推动仍然值得关注。总体来看,预计全年CPI涨幅在2.0%至2.5%之间。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宏观大菲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2017年宏观形势和物价走势展望:经济增速回落至6.5%》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