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生物1月13日公告,预计2017年净利润亏损5.34亿元-5.39亿元,公司上年同期盈利7046万元。公司此前预计2017年净利润为3000万元-5100万元。
短短两个月,沃森生物净利润突然“蒸发”了超5亿元。沃森生物此次业绩变脸的罪魁祸首,是业绩对赌。公司表示,转让资产河北大安业绩未达标,公司需承担相应赔付责任,预计导致2017年净利润亏损4.57亿元。
这已经是沃森生物3年内第2次业绩大变脸了。2016年4月27日,沃森生物发布《2015年度" 业绩快报修正公告》,净利润从亏损3.89亿元直接变成亏损8.41亿元。
一边是低迷的业绩,一边却是飘红的股价。从2017年9月至今,沃森生物的股价涨幅达到55%。不过在公司1月13日业绩变脸后,公司15日股价下滑2.15%。
利润由三季报中预计的约-1900万元~500万元,修正为约-1.02亿元~-6200万元。对于业绩下调,成飞集成给出的理由是补贴退坡、车厂压价、上游材料涨价以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 src="http://i7.hexun.com/2018-01-16/192238359.jpg"> 此外,还有成飞集成、泰尔股份、青岛金王等公司大幅下修业绩预告。成飞集成1月13日公告称,公司业绩预告大幅向下修正,2017年全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三季报中预计的约-1900万元~500万元,修正为约-1.02亿元~-6200万元。对于业绩下调,成飞集成给出的理由是补贴退坡、车厂压价、上游材料涨价以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原因五花八门,包括业绩对赌失败、破产重组损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其中最为普遍的理由,莫过于行业周期性变化、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各项成本费用大幅提升等。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并非近期市场上出现的个例。2017年以来,*ST墨龙、" 青龙管业(" 002457," 股吧)、" 贝因美(" 002570," 股吧)、*ST众和等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变脸曾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业绩变脸也成为不少公司随后股价“闪崩”的原因。
1月11日,*ST天成的一纸公告开启了上市公司业绩变脸被立案调查的先河。*ST天成公告近日收到《调查通知书》,证监会对公司“2016年年度业绩预告与年度报告业绩披露差异”进行立案调查。
此次调查源于公司2016年年报与业绩预告的净利差了上亿元。2017年1月26日," 天成控股(" 600112," 股吧)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16年度经营业绩将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0万~1500万元。但2017年4月23日,公司公告披露,与年审会计师事务所沟通后,预计2016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00万元。随后披露的2016年年报显示,天成控股2016年度亏损9895.96万元。
随着业绩变脸频频出现,证监会和交易所也加大了监管力度。2018年年初,上交所发布了新修订的业绩预告、业绩快报等五项临时公告格式指引。其中一大亮点,是上市公司需明确区分并披露业绩变动的具体原因,如主营业务影响、非经常性损益影响、会计处理影响、上年比较基数较小等。
深交所2017年9月表示,对业绩大幅修正的公司予以高度关注,特别是修正后业绩变脸的公司,要求公司详细披露业绩预计变脸的原因。深交所指出,对于业绩预计修正存在违规的行为,后续将视情况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证监会也在2017年7月揭露六大违规信披行为,其中就包含“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误导投资者决策”。
上海金融" 研究所专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临近年底,上市公司会有利润调节、业绩洗澡等动机,使得业绩变脸层出不穷。近年来,*ST墨龙“业绩变脸+精准减持”等案例的出现,也提醒投资者要慎防业绩“变脸”背后有股价操控陷阱。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年报季需带避雷针!业绩大变脸又开始了 真拿监管当耳旁风》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