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以配股上市日为基准统计来看,2018年来已有6家公司成功通过配股方式募资,而2017年全年的数字也只有7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逞凶多年的“逢配必跌”魔咒继续发威,多家配股公司遭遇股价大跌,投资者欲哭无泪。
配股焕发生机
随着“新政”实施,A股的再融资生态发生变化。曾一度作为两市唯一再融资手段的配股,在经历了长期低迷后开始重新焕发光彩。
' 华仁药业(' 300110,' 股吧)2月14日晚间' 公告,公司配股新增股份1.96亿股,均为无限售流通股,将于2018年2月26日起上市。华仁药业由此成为2018年第四家正式完成配股的上市公司。
紧随其后的是' 阳谷华泰(' 300121,' 股吧)和' 新奥股份(' 600803,' 股吧)。在此之前,已有' 恒通科技(' 300374,' 股吧)、' 象屿股份(' 600057,' 股吧)和' 天齐锂业(' 002466,' 股吧)实现配股上市。这也意味着,2018年来不到三个月,就有6家上市公司完成配股融资,效率达到近年来的新高。Wind统计' 数据显示,以配股上市日计算,2017年共有7家公司完成配股,2016年为11家。
去年2月17日“再融资新规”发布以来,上市公司快速切换再融资方式,配股成为市场普遍看好的手段。
事实也是如此,2017年共有34家公司抛出配股预案,数量较2016年的13家增长近两倍。
由于配股要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等程序,还要发审委、证监会通过审核通过,流程较多耗时较长,所以去年发布预案的公司大多数将在今年完成,这将导致今年完成配股的案例大幅增多。
深圳某' 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从监管部门近期的动作来看,配股审核速度正在加快,这也将刺激配股的进一步崛起。
“再融资新规出台以来,定增市场规模大幅收缩,而配股融资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所以上市公司配股热情高涨。”该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需求一直存在,此前监管部门也曾明确表示要解决定增与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配股公司数量增长或呈加速趋势。
逢配必跌“魔咒”再现
虽然正在加速崛起,但配股的整体数量和规模与定增相比仍不在一个量级。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7年,12年间仅有108家上市公司合计完成116次配股募资,合计募资3435.68亿元,平均每年仅9家,平均年募资额仅286.3亿元。
“除了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融资规模、资金用途等硬性要求外,配股融资其实还考验控股股东的资金实力。”某'私募机构负责人透露。
配股融资还面临发行失败的风险,需股东认购数量达到拟配售数量的70%及以上,这就需要大股东“自掏腰包”拿出数额不小的资金参与认购。
此外,不少公司对配股始终持犹豫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引发股价大跌。“业内对此有个通俗说法,叫‘逢配必跌’魔咒。”该负责人表示,历史案例表明,很多上市公司在发布配股预案或完成配股后都遭遇股价大跌,不少资金实力有限、股权大量质押的大股东因此对配股非常慎重。
以刚完成配股的华仁药业为例,公司因配股缴款等事项自2月1日停牌至2月8日,9日复牌以来连续遭遇四个跌停。

“这种配股导致股价下跌的效应近年来一直存在,主要是由于部分不参与配股的老股东集中抛售导致。”上述私募负责人认为,上市公司实施配股后' 股票 除权,若老股东由于忘记或账户资金不足等原因未参与配股,就面临自身持仓市值下降的损失,因此不得不提前卖出手中股票 。
发展壮大仍需时日
相较其他融资方式,配股的优劣均比较明显。相对于定增,配股对原股东优先配售,既不易出现利益输送,也不会稀释原股东的持股比例。对比可转债,配股无须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的要求。
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其实配股需满足的条件并不低,如连续三年盈利、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最近12个月内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业务和盈利来源不存在严重依赖于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的情形等,种种条件可将不少“劣质”公司拦于门外。
前述投行人士指出,配股其实并非是利空,目前市场对其有所误解。
一方面,符合配股条件的公司质地一般较高;另一方面,监管层在审核时也重点关注资金使用效率。大股东真金白银投入,监管层严把质量关,配股对上市公司长期发展而言反而是利好。
不过,在其看来,虽然配股发行近期有受到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青睐迹象,但其发展壮大仍需时日,“配股发行如果不调整相应的发行条件,那么它最多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过渡方式,不可能再成为主流途径。”
前述私募负责人也认为,未来如果配股发行要担负起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角色,还需有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引导,以适应现在市场的实际。
“另外,上市公司在努力提升' 业绩时,也要与投资者建立良性互动,避免出现配股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尴尬。”该私募负责人表示,只要投资者、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三方合力,“逢配必跌”魔咒未来将不是问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证券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想了解更多关于《配股审核速度加快 如何逃脱“逢配必跌”魔咒?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