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全国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保增长为了啥?经济通胀稳字当头,18年GDP增速目标6.5%,CPI增速目标3%,均较17年持平。保增长兼顾三重目标,分别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以及就业吸纳能力。就业目标重要性凸显,18年新增就业目标1100万人,登记失业率目标4.5%,均较17年持平,新增调查失业率目标5.5%。展望未来,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全国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保增长为了啥?经济通胀稳字当头,18年GDP增速目标6.5%,CPI增速目标3%,均较17年持平。保增长兼顾三重目标,分别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以及就业吸纳能力。就业目标重要性凸显,18年新增就业目标1100万人,登记失业率目标4.5%,均较17年持平,新增调查失业率目标5.5%。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经济仍有下行压力,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增速部分去掉“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高结果”,反映政府对经济的预期较为谨慎,而中央政府下调财政赤字率、下调铁路投资,地方政府普遍淡化或下调投资增速目标,也都指向淡化增长、投资冲动不再;通胀可控、强弱逆转,17年PPI高企、CPI温和,但18年以来,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下滑拖累PPI下滑,食品低基数效应令CPI回升,两者强弱正在逆转,但PPI持续回落叠加猪价大幅走低,意味着CPI整体稳定。

财政还积极吗?财政赤字率目标下调,18年财政赤字率目标降至2.6%,财政赤字目标维持在2.38万亿元。下调赤字率目标主要缘于17年名义GDP及财政收入增长超预期。积极财政力度减弱。赤字率下滑、新增赤字归零意味着财政政策力度减弱,但从历史比较来看,18年财政政策依然积极。18年财政政策两大亮点,一是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支出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中央财政赤字零增长,而地方专项债大幅跳升至1.35万亿元。二是减税降费力度加大。18年将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亿元,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亿元,总额较17年翻番,覆盖范围也从企业扩大到居民。

货币松还是紧?首次未提货币增速目标,18年未提M2和社融增速目标,而是“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17年货币政策实际偏紧。虽然17年初货币政策基调仍是稳健中性,但年中去杠杆发力,控总量政策下,M2增速大跌至8.2%。18年经济杠杆货币政策更灵活。18年金融杠杆进入中后期,经济步入去杠杆阶段,货币政策将由“实质偏紧”转向“松紧适度”。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背景下,流动性势必面临较大波动,需要央行相机抉择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调控或不仅限于数量型,淡化M2及社融增速目标将为央行货币政策提供更多空间。

供给侧加还是减?供给侧改革领衔九大工作目标。18年政府工作目标中,供给侧改革仍居首位,其中“发展壮大新动能”和“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对应补短板,“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对应去产能;“深化放管服”、“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和“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对应降成本。供给侧改革重在补短板、降成本。17年供给侧改革重心在去产能和去库存,强调的是给经济中低效而冗余的部分做减法,而18年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在补短板、降成本,强调的是给经济活力做加法,给企业盈利做加法。

改革向哪深化?改革推向纵深,寻求突破。18年将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其中,' 国企改革的重点在于推进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以及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势必要求打破国企垄断和行政垄断。财税改革的亮点一是健全地方税体系,推进' 房产税立法,二是改革个人所得税。金融改革主要有两大变化,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心转为推动债券、' 期货市场发展,二是较去年增加了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新旧转换之年。18年兼具了十九大开局之年、“十三五”承上启下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三重定位,因而将是淡化增长、注重提升质量的一年。而质量提升的驱动力来自于改革,包括供给侧改革和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其过程则表现为经济结构的新旧动能转换。

全国' 两会近期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1。 保增长为了啥?

经济通胀稳字当头。首先来看经济、通胀目标。18年GDP增速目标为6.5%左右,CPI增速目标为3%左右,均较17年持平。实际上,GDP增速目标已经连续3年保持在6.5%左右,而CPI增速目标更是连续4年保持在3%左右。17年经济增速时隔6年首现反弹、工业品价格涨幅创下多年新高,但18年经济、通胀增速目标依然“稳字当头”,这是为什么呢?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承上启下之年,6.5%“众望所归”。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增速目标定在6.5%左右,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2020年GDP较2010年翻番,意味着未来三年GDP年均增速应不低于6.27%,因而18年GDP目标增速应不低于6.3%。二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经济潜在增速缓慢下行,意味着18年GDP目标增速易降难升。三是就业吸纳能力,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自17年上调至1100万人,登记失业率目标自15年下调至4.5%,18年这两个目标均保持在相应水平。三个原因中,前两个与18年“承上启下之年”的定位相符,第三个延续了17年“保就业”的思路。考虑到GDP增速目标调整以0.5%为单位,6.5%实乃“众望所归”。

而就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加明确就业与增长的关系,从17年的“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进一步具体为“从经济基本面和就业吸纳能力看”,吸纳就业成为经济增速目标持平的原因之一。二是目标设定更具现实意义,18年新覆盖了调查失业率目标,这一指标更能反映实际就业情况,其意义不亚于16年将社融余额增速纳入货币政策目标。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但18年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我们注意到,与17年相比,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提及经济增速目标时,去掉了“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高结果”。这说明与去年相比,政府对经济的预期更为谨慎。而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财政赤字率下调至2.6%、广义货币及社融增速淡化不提、铁路投资下调至7320亿元、公路水路投资持平在1.8万亿元,反映政府淡化增长的意图较为明确,投资冲动已成往事。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也是类似的景象——近半数省份下调GDP增速目标,仅山西上调;投资增速目标也是9省未提,其余省份下调为主、无一上调,这表明地方政府同样对18年经济保持谨慎。我们预测18年GDP增速降至6.5%。

通胀可控,强弱逆转。而18年CPI增速目标虽较17年持平,但面对的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17年物价表现是PPI高企、CPI温和,并以PPI大涨收官,全年PPI高达6.3%,而CPI仅为1.6%。而18年以来,虽然国际油价保持高位,但国内钢价、水泥价格均大幅下跌,同时CPI因食品的低基数效应,小幅回升,物价强弱关系正在反转,比如2月PPI同比已经降至3.7%,而CPI同比则跳升至2.9%。不过,就整体而言,18年通胀可控,PPI的持续回落叠加猪价大幅走低,意味着通胀预期保持稳定。我们预测18年CPI增速2.4%,2月即为全年高点,PPI增速降至1.3%。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2。 财政还积极吗?

财政赤字率目标下调!其次来看财政政策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称,“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而从具体目标看,18年财政赤字率目标为2.6%,较17年下调;财政赤字目标为2.38万亿,中央、地方分别为1.55万亿元、8300亿元,均较17年持平。财政赤字率目标为何下调,财政政策到底是否积极?

经济反弹带动财政收入改善。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调低赤字率,主要因为“经济稳中向好、财政增收有基础”。根据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38万亿财政赤字及3%的赤字率倒推,17年GDP名义增速应为6.7%,但实际上17年GDP名义增速却高达11.2%,这使得17年实际财政收入明显高于年初政府的预期,也令政府对18年财政收入较为乐观,从而下调财政赤字率目标。事实上,从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看,近半数省份上调了18年财政收入增速目标,这也正是对17年低估财政收入的修正。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积极财政力度减弱。实际上,自09年以来,几乎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表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财政赤字率等目标设定上却存在较大差异。比如,11-16年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财政赤字率目标也自12年起持续上调。而力度最猛的莫过于16年,不仅新增赤字5600亿元,赤字率目标更是大幅上调至3.0%,创下2011年以来的新高。17年新增赤字降至2000亿元,但赤字率目标仍保持在3.0%的历史高位。因而,历史比较来看,18年财政政策仍较积极,但力度较过去两年有所转弱。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对比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16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17年是“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18年则是“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这表明,与过去两年相比,18年财政政策更注重支出结构优化,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明确严控一般性支出的同时,提出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而去年仅是简单提出“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并未明确重点支出领域。二是在中央财政赤字零增长的同时,地方专项债券较去年增加5500亿元至1.35万亿元,在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同时,更多调动地方财政积极性。

减税降费力度加大。而18年财政政策的另一大亮点来自减税降费。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涉企收费2000亿元。而在18年则是“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亿元”、“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亿元”,同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也就是说,不仅减税降费总额较去年翻番,覆盖范围也从企业扩大到居民。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3。 货币松还是紧?

首次未提货币增速目标!再看货币政策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但报告并未给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速目标,而只是提出“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是近几年来首次未提货币增速目标。淡化M2增速的原因何在,货币政策是否转向?

17年货币政策目标稳健中性,实际偏紧。自2011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均为“稳健”,而过去5年M2增速目标也基本在12%、13%之间徘徊,从执' 行情况看,13-16年间,M2目标增速和实际增速之差也基本保持在1%左右。从17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看,货币政策基调也仍然是“稳健中性”,M2增速目标略下调至12%。但实际上17年M2增速却持续回落,从16年底11.3%大跌至17年底的8.2%,远不及年初制定的增速目标。相比之下,社融增速仅从前一年的12.8%微降至12%。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17年:当货币稳健中性遭遇去杠杆。变化发生在17年下半年。首先是7月的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经济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这是政府首次把去杠杆、控总量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其次12月初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表示18年要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去杠杆放在首要位置,而央行也明确表示,货币低增速可能成为常态。而降低货币增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抑制货币金融体系内的自我循环,意味着银行理财将向净值型转型,表外业务的发展将受到约束,银行同业资产和负债面临双重收缩的压力。

18年:从金融杠杆经济杠杆。而18年以来,M2增速逐步趋稳,意味着金融杠杆已到了中后期,社融增速持续回落,意味着经济已步入去杠杆阶段。对应到货币政策,则是由“实质偏紧”转向“松紧适度”。淡化M2增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M2的可控性及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都在下降,指标意义不断弱化;二是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背景下,流动性势必面临较大波动,需要央行相机抉择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调控或不仅限于数量型,淡化M2增速目标将为央行货币政策提供更多的操作空间。

18年货币政策同样关注结构。融资层面,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而17年并未提及。投资层面,强调差别化政策,包括差别化准备金和差别化信贷,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而这两方面的结构调整,其目的都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4。 供给侧加还是减?

供给侧改革领衔九大工作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18年要着重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与17年相比:1)供给侧改革依然领衔;2)创新居次,顺位较去年大幅提前,反映其重要性明显上升;3)改革从“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移步至“基础性关键领域”,意味着改革正持续进入深水区;4)延续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思路,新增加“三大攻坚战”,且顺位靠前,环保并入其中;5)“农业稳定农民增收”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6)新增加区域协调发展;7)释放内需的顺位大幅调后,符合淡化增长基调。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供给侧改革重在补短板和降成本。18年政府工作目标中,供给侧改革仍居首位,但未像17年那样依次罗列“三去一降一补”,而是开门见山,着重突出了补短板和降成本两点。其中,“发展壮大新动能”和“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对应补短板;“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对应去产能;“深化放管服”、“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和“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对应降成本。如果说17年供给侧改革的重心是给经济中低效而冗余的部分做减法,那么18年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则是给经济活力做加法,给企业盈利做加法。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补短板首当其冲,重在创新发展。17年供给侧改革强调去产能和去库存,补短板重要性居于末位,且只强调精准脱贫,并未涉及创新发展。而18年供给侧改革首当其冲是补短板,且亮点颇多:

一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包括做大做强' 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 数据发展行动,推进“' 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其核心是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落脚点主要是服务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17年数字经济如火如荼,网上零售额增速32.2%、远高于10.2%的社会零售额增速,淘宝、京东等移动APP活跃用户数分别增长了50%和120%,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支付保持50%以上增长。

二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重点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 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其落脚点主要是新兴制造业。“创新”的方向一目了然,这与九大任务中的第二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方向一致,后者侧重为创新构建制度保障,包括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促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等三个方面。

去产能常态化,供给收缩或放缓。“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对应去产能,这一部分的表述与17年相比并无较大变化,反映去产能常态化。从具体指标看,钢铁压减产能3000万吨左右(去年是5000万吨),煤炭退出产能1.5亿吨左右(去年是1.5亿吨以上),力度均不及17年。去产能是16、17年供给侧改革的主线,供给大幅收缩并成为影响资本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18年供给侧改革重心转向补短板,去产能常态化,供给收缩力度逐渐放缓,需求回落将取代供给收缩而成为资本市场主线。

降成本力度加大。“深化放管服”、“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和“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分别对应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税收负担和非税负担。其中“深化放管服”着眼于缩减不必要的环节和流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减税8000亿元、降费3000亿元,总额较去年翻番,将直接提升企业经营利润

5。 改革向哪深化?

改革推向纵深,寻求突破。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深化改革”的定位与17年相比有三点不同。一是背景不同,今年明确提出“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二是程度不同,17年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而18年则是“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较去年更进一步。三是追求的效果不同,17年是“增强内生发展动力”,18年则是“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立意明显更高。而从各领域的改革事项看,18年改革将较17年更进一步。

国企改革:管资本,推混改,破垄断。各领域中,国企改革首当其中,重要性较17年大幅上升。17年国企改革重在完成公司制改革,并深化混改、推进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而在17年国企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国企效益明显好转的背景下,国企改革的重心转向深化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以及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序大幅提前的还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以及“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对应打破国企垄断,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以及打破行政垄断,深化资源类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

财税改革:推房产税,改革个税。与去年相比,财税改革内容也有很大变化。17年财税改革重心在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以及盘活沉淀资金。而在17年营改增全面推开、财政沉淀资金大幅盘活的背景下,18年财税改革的重心有所调整,一是健全地方税体系,推进房产税立法,二是改革个人所得税。

金融改革:与去年相比,金融改革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变化。一是精简篇幅,17年较着重强调提升金融机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而在17年经济小幅反弹金融杠杆持续推进的背景下,18年精简了这两方面的内容。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重心由17年的完善主板制度、积极发展' 创业板和' 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转为推动债券期货市场发展。三是强调了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6。 新旧转换之年!

与往年相比,18年《政府工作报告》信息量更大,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也更为多元化、复杂化。这是因为18年的定位与以往有着很大不同,而定位决定了目标。

其实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18年的定位进行了很好的概括: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分别对应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

“十九大开局之年”的定位决定了淡化增长、注重质量,而三大攻坚战、深化改革皆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保证。而“十三五承上启下之年”的定位影响较为复杂,它决定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底线”,也决定了未来三年供给侧改革、三大攻坚战仍是主线,其中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在于补短板、降成本、去杠杆。其中补短板对应' 新经济的发展壮大,而去产能常态化意味着旧经济的收缩正逐步放缓,这决定了经济的主线由供给收缩重回需求调整;降成本与财政政策、财税改革皆有关联;而去杠杆与防风险则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定位则决定了18年改革将取得新突破。

总结而言,18年将是淡化增长、注重质量的一年,质量提升的驱动力来自改革,包括供给侧改革和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其过程则表现为经济结构的新旧动能转换。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责任编辑:王刚 HF004)
想了解更多关于《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特朗普当总统1年身家缩水4亿 福布斯富豪榜狂跌222名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