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 机构持仓银行板块的比例提升,反映出市场对宏观经济预期以及金融严监管悲观情绪的修复。银行板块配置意愿回暖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防御价值凸显。
本刊特约作者 刘链/文
随着A股基金三' 季报发布完毕,统计'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在' 股票 型、偏股混合型' 基金重仓股的配置中,持有26家上市银行股的总市值占重仓股持股总市值比重为6.7%,较二季度末提升2.3个百分点。银行板块持仓占比的提升,反映出市场对宏观经济预期以及金融严监管悲观情绪的修复。
在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多项政策的出台意在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宏观政策以及财政政策有边际放松的迹象,凸显监管层的底线思维。此外,三季度以来,理财新规及资管新规执行细则的相继落地,消除了银行理财监管的不确定性,且在过渡期内给予银行更大的操作空间,银行非标业务调整压力得以缓解。尽管银行持仓比例有所回升,但目前仍处于低配水平,考虑到银行板块的防御特性,其配置意愿或将继续增加。
' target='_blank' >中银国际认为,三季度,银行重仓比例的提升反映出市场对于宏观经济以及金融严监管悲观预期的修复。在央行为各家银行增配信贷额度以及政策的适时调整下,实体流动性问题已经有所改善,这将进一步夯实银行板块底部的根基。目前,银行板块的低估值已较为充分反映了市场对宏观经济和银行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在监管政策边际宽松的背景下,银行股配置的吸引力有所提升。
从三季度银行仓位配置变化情况来看,大部分银行股三季度持仓占比提升,其中,提升幅度靠前的' 招商银行、' 建设银行和' 农业银行(' 601288,' 股吧)比二季度分别提升0.96个百分点、0.31个百分点、0.28个百分点。从' 个股增配情况来看,基本面稳健的银行股更受市场青睐;前期回调幅度较大但高盈利的' 宁波银行(' 002142,' 股吧)亦获得市场关注,三季度持仓比重环比提升0.25个百分点;此外,' 平安银行(' 000001,' 股吧)及' 兴业银行(' 601166,' 股吧)持仓比重也有所提升,比二季度分别增加0.23个百分点、0.16个百分点。
自7月初以来,银行(中信)指数涨幅为13%,相对沪深300指数的涨幅超20%,银行板块在悄然之中已经走出较大的反弹' 行情。究其原因,三季度以来,银行板块低估值加上政策宽松与资金面共振造就了7月初以来的反弹行情。
进入三季度,经济下行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叠加促使监管政策走向宽松。从资金面看,2018年前三季度,陆股通净流入银行板块201.6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达122亿元;而公募基金主动权益产品第三季度重仓比例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至6.1%;7月初以来,配置银行股较多的沪深300与上证50指数基金及ETF规模大幅增加,合计增加近600亿元。
2018年三季度的实际GDP增速下行至6.5%,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名义GDP增速下行至9.6%。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下滑至5.4%,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下行至9.2%,投资与消费已然下滑。贸易摩擦使得净出口下行压力陡增,自2018年6月以来,PPI与PMI均处于下行通道,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上市银行不良压力也随之上升,而银行股估值提升的短期核心制约因素就在于市场对其不良的担忧。不过,由于过去10年信贷结构调整(房贷占比明显上升)及不良出清,本轮经济下行对资产质量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无需过于担心。
从政策引导资金的方向看,外资、银行理财、' 保险资金或是未来数年A股的主要增量资金,低估值、高股息率标的有望持续受到青睐,这对银行股的估值构成一定的支撑。在无风险利率下行情况下,较高股息率的银行板块的配置价值凸显。尽管近期反弹后银行股估值有所上升,但仍处于偏低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总体来看,目前,机构重仓银行板块的占比仅在历史中位水平,未来若宏观经济向好,则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理财新规落地缓解了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政策面的风险基本解除,银行股投资逻辑仍落在对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回升的担忧上。由于非标融资偏紧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未来市场担忧情绪仍会有所起伏。但从基本面来看,随着上市银行不良和息差的改善,盈利回升趋势不改。因此,目前的银行板块可攻可守,年内板块的相对收益值得看好。
根据以往银行股的投资经验,当市场情绪低迷时,主要关注银行的资产质量,大行因其信贷投放两端化(企业贷款主要投政府项目,个贷则主要投房贷),资产质量优异,估值低且' 业绩确定性持续较好,为机构防御的首选标的。
当市场情绪转好时,市场更关注银行未来的业绩弹性。前两年较高的市场利率与强监管压制了中小银行的成长性。2018年上半年,市场利率走低带动负债成本下降从而提升净息差,监管放松给银行提供了资产扩张的机会,成长性有望提升。
除2015年牛市中后期外,2013年以来,多数时期' 银行业指数走势与机构持仓比例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以开放型基金三季报披露的数据为基础,' target='_blank' >天风证券主要根据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 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公布的重仓股明细数据对其配置银行股情况进行了跟踪分析。
主动权益基金重仓银行板块比例自2016年二季度起连续5个季度提升,2017年三季度达到6.77%,为近期的高点。2018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P2P爆雷、信用债违约多发等事件的影响,市场表现低迷。在此背景下,主动权益基金重仓银行板块比例在2018年一季度、二季度连续下降,截至二季度末的重仓持股比例仅为4.16%。随着市场的持续走弱,银行板块的防御价值凸显,三季度,公募基金重仓银行板块比例由二季度回升1.9个百分点至6.13%。
2012年以来,机构重仓银行板块比例的各个阶段性高位分别在2012年四季度的10.8%,(市场预计经济回暖,上市银行融资压力好于预期);2014年四季度的8.85%(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偏宽松,流动性充裕,监管压力不大)、2015年三季度的7.41%(股市大幅震荡后,机构跟随国家队救市步伐)。
根据以往机构持仓银行股高位的历史经验,天风证券认为,目前银行基本面向好,估值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市场利率下行带来负债成本下降,信贷占比提升带动资产端整体收益率上行,年内息差仍有望走阔。第二,不良率及,新生不良均较为平稳;不论从行业数据还是上市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来看,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不高,信贷投放以个人按揭和票据贴现为主,当前新投放的信贷资产,中短期内资产质量压力不大。
从三季报披露的银行盈利情况来看,三季度,银行板块整体盈利持续提升。目前,机构重仓银行板块占比仅在历史中位水平,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三季度,申万银行指数上涨12.4%,银行板块触底回升,与保险、钢铁、石化等低估值周期板块领涨市场。而二季度涨幅较高的白酒、食品饮料和餐饮' 旅游等消费板块表现较弱,或反映出资金在弱市下以防御为主,对低估值周期股更为青睐。
不同于2017年,市场持续偏好低估值、业绩确定性高的蓝筹股。2017年四季度,市场担忧的风格切换终于开始,到2018年一季度,在金融、地产等板块大幅回调的背后,对应着机构大幅调仓这些前期涨幅较高的板块。到2018年二季度,信用债违约多发、中美贸易战升级进一步引发银行估值下行,此时机构进一步下调银行板块的仓位。
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机构重仓银行板块市值占比比一季度大幅下降1.9个百分点,降幅在各板块中垫底。而在三季度之后,机构重仓银行板块市值占比回升1.9个百分点,回升幅度仅低于保险和' 券商。
根据统计,2018年三季度,机构重仓银行个股占比前五位为招商银行、'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宁波银行,排序与2018年一季度、二季度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权益基金重仓招商银行的市值占银行板块的比重持续提升,2018年一季度接近30%,二季度则进一步提升至34.5%,三季度达到36.3%,远高于第二位工商银行的12.9%。
天风证券认为,弱市之下,银行板块防御价值突出,机构出于防御的考虑而增配银行板块,在加仓标的的选择上相对更加谨慎,机构持仓银行个股更加集中,以零售银行龙头招商银行、四大行以及低估值标的为主。
从三季度末相对二季度末机构持仓市值的变化来看,机构对招商银行、平安银行重仓持有市值分别提升40亿元、16亿元,领先其他上市银行。零售银行获主动权益基金的青睐,或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机构对中长期经济走势较为悲观,因而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担忧再起。在这一背景下,进攻与防御型资金均更为偏好弱周期性的零售银行。此外,宁波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和农业银行等有望延续高盈利的银行,机构持仓市值的变化也相对较为积极。
从机构重仓市值来看,三季度末,机构重仓银行板块的市值总计约368亿元,环比上升35%。不过,银行个股情况分化较大,三季度明显加仓的银行个股为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等;而减仓的银行个股为工商银行、' 浦发银行(' 600000,' 股吧)。
从机构重仓持股数的季度变化来看,三季度,除对浦发银行、' 交通银行、工商银行、贵阳银行和' 中信银行有所减仓外,机构对其他银行个股均有所增配。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