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无处不在经济学─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新角度(上)-外汇之家

核心摘要:图:无处不在经济学理论指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互学互鑒、互利共赢、和平合作和开放包容的规範性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底提出 图:无处不在经济学理论指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发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图:无处不在经济学理论指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互学互鑒、互利共赢、和平合作和开放包容的规範性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底提出

图:无处不在经济学理论指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互学互鑒、互利共赢、和平合作和开放包容的规範性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底提出以来,引发各国的关注。源自于古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但并不局限于古丝绸之路的理念、範围,而是富含廿一世纪的时代气息。尤其是与自发的、「有机」的古丝绸之路不同,「一带一路」是由中国首先倡议,既是对中国的发展、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为正陷入泥淖的世界经济开出了一剂良方。/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 梁海明 澳门大学全球事务总监兼校长特别顾问 冯达旋

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30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以及超过130个国家政府官员、经贸领袖的积极参与,这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一带一路」的更大关注,国际学术界也通过各种理论体系来研究和分析「一带一路」,希望以此进一步了解和判断「一带一路」的真正内涵与未来发展趋势

现有理论难分析「一带一路」

由于「一带一路」并不仅是经济措施,也并不局限于单一的科技、地缘政治或文化交流,它是上述所有领域的集合体。只有将这些领域全面纳入考虑,才能理解这个倡议的深刻内涵。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一带一路」理论的过程中,各国的学者对其他文明和地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点的包容与尊重是至关重要的,也有助于「一带一路」理论体系的快速形成。

笔者经过总结发现,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学者们,目前主要通过以下理论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

最多学者以国际关係学理论来研究「一带一路」,有学者提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西进战略,是要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竞争。但笔者认为,国际关係学解决不了「一带一路」提出的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问题,以国际关係学理论来解释「一带一路」倡议有所偏颇。

为数不少的学者是以地缘政治学理论来分析「一带一路」,虽然政治学有经济学所理解不了的动机,但所有政治都是「家门口的事」(All politics is local),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其「家门口的事」是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并从中受益,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可以协助各国解决「家门口的事」,因此,仅用地缘政治学理论来分析「一带一路」,并不完全正确。

以区域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一带一路」的学者有不少。然而,「一带一路」提出要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向全球经济提出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区域经济学理论并无涵盖这些内容。

文化经济学理论也是部分学者用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文化有助民心相通,打造文化产品有助推动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但「文化+经济」如何解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问题、如何令沿线国家认可、接受中国的文化及产品、如何解决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由此可见,文化经济学也并不能解释「一带一路」的所有现象。

至于有学者提到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这套理论比较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但并不适合沿线国家的发达国家,也不适合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

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可以用全球化理论来解释,虽然人类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生态等问题则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国的国家主权事实上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一带一路」的内涵,并非是为了通过全球化来干涉他国的主权和内政。

除了上述几个理论之外,还有以下一些理论用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例如历史地理、生态环保、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区域国别、民族宗教、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地方外交、全球价值链、全球生产链、全球产业链;全球治理、公共产品;国家形象、舆论传播;公共政策以及信用等,这些理论虽然能部分解释「一带一路」的现象,但未能完整地体现「一带一路」所有的内涵。

「一带一路」原创理论有不足

针对以上理论体系的缺陷,并根据「一带一路」的内涵,有学者提出了「一带一路」原创理论:双环流理论、全球互联互通理论和共同现代化理论。

双环流理论指的是「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全球价值双环流结构中,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欧非大区域治理平台,平衡经济治理与社会治理,从而促进本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实现和平崛起的一套全球治理机制。

但该理论的问题在于,「一带一路」範围并不仅限于亚欧非,而是全球任何认可「一带一路」理念的国家,都可参与「一带一路」。此外,若「一带一路」仅以中国为主导,离开美国、日本和主要欧盟大国的参与,全球治理有缺陷。

全球互联互通理论指的是,互联互通目的在于促进相关国家之间交往的便利化和流动性,互联互通是一种平等的关係网络,沿线国家间「不通」的地方少了,彼此容易从更强的关係网络发展到合作共赢的共生体系中。「对接」是互联互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词彙,合作各方将彼此需求对接,强调的是平等和相互尊重,是合唱而不是独奏。

上述理论的问题在于,首先要做到这一点,「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应该且必须包含其他文明的行为方式与方法,并对此有深刻的理解,而且「一带一路」仅是「对接」的话,又如何为全球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比当前更有效的发展道路,以及如何凸显中国智慧、中国模式对全球经济复甦、经济稳定的作用?

共同现代化理论是指以实现人类不同层次共同利益为目标的、以多个国家组成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国际共同体推进的现代化道路,它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原则,採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充分考虑人口和生态环境因素,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理论的问题在于,如果只谈发展,则缺乏了文化层面的互联互通,况且,「一带一路」沿线中,不少是发达国家、地区,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进入了后现代的阶段,「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注重这些进入发达国家、地区的具体诉求。

「一带一路」是无处不在的经济

为弥补上述理论的不足,以及真正体现「一带一路」的内涵,笔者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一个原创理论:无处不在经济学(Omnipresence Economy)理论。

无处不在经济学理论指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互学互鑒、互利共赢、和平合作和开放包容的规範性力量(Normative Power),借助中国的文化价值準则和中国发展模式,与西方国家努力构建不同文明相互理解、互相促进的格局,并共同推进文化融合创新,以及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向全球推出新的文化产品和移动互联网、智能製造等产业,以此引导世界发展潮流,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主动深入了解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和希望发展的诉求,以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为「双核心」,并在文化、金融、环保等领域增强合作,为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方案。通过中国与环球各国的互联互通,以无处不在的经济合作形式,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无处不在经济学的根本原则,则是笔者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即必须是全面包容的、和平的。

无处不在经济学理论的意义在于,自2008年爆发环球金融危机之后,环球经济欲振乏力,惟西方国家不但自顾不暇,亦难寻拯救世界经济之良策,凸显当前由西方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奏效,亟需变革。面对环球经济的窘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希望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全球的发展趋势,更加深入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融合及文化交流,更加注重稳定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以此了解各国人民所需,了解世界经济发展所求,为全人类的福祉,作出中国应有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季度盈利预测吃力不讨好,巴菲特振臂呼吁废除此陋规-外汇之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