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解析金融工作会议三项任务/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 邵 宇-外汇之家

核心摘要:摘要 图:金融改革总体逻辑依旧是价格市场化,最终目标是开放资本帐户和人民币国际化讨论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係,我们需要看六个宏观部门的整体变化情况。这六个部门是 图:金融改革总体逻辑依旧是价格市场化,最终目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摘要 图:金融改革总体逻辑依旧是价格市场化,最终目标是开放资本帐户和人民币国际化讨论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係,我们需要看六个宏观部门的整体变化情况。这六个部门是

图:金融改革总体逻辑依旧是价格市场化,最终目标是开放资本帐户和人民币国际化

讨论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係,我们需要看六个宏观部门的整体变化情况。这六个部门是:三个实体经济部门,企业(分为国企民企)、居民(高净值和低净值)、政府(中央和地方);两个金融部门,把商业银行看做金融部门的主要部分,把影子银行(投资银行等)和金融市场并列为广义商业金融部门,把中央银行视为另外一个金融部门。最后一个部门,因为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环境,就是把整个国家视为整体,是一个对外部门。

实体三大部门槓桿的核心问题已经很清楚,主要问题出在地方政府和国企领域,他们的槓桿太高。对外部门总体健康,儘管投资收益差强人意。究竟稳槓桿、移槓桿还是去槓桿,在我们的一致性分析框架早就说得够清楚,主要是槓桿的再平衡,从原来高的部门迁移到还有空间的部门,目标是修复宏观资产负债表,槓桿乾坤大挪移,重点修复殭尸化部门(部分国企和地方政府)。

至于是不是要总量流动性收缩,甚至全球性收缩,例如四大央行今明两年可能会同时缩表,这画面太美,难以描绘。

实际上,中国的宏观经济部门槓桿变化有四个特点:首先,整体槓桿率是持续上升的,仅2005到2008年略微有下降;其次,在近十年中,国有企业部门上升最为明显的,而一般民间企业是可以;第三是在国企内部,上游资源类和基础设施类企业的槓桿水平上升最快;最后地方政府的槓桿上升远比中央政府的槓桿上升来得迅猛,这主要是因为以增长的名义的地方GDP锦标赛的原因,尤其是2009年四万亿大刺激以后。这不难理解,毕竟在危机时刻,居民和企业的动物精神都魂飞魄散,只有政府部门或者国资国企顶上。

依据上述判断,就可以理解本届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到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了。

金融究竟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呢?金融是水,是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融资总量,以及其内部结构;实体经济是面,是要素供给和产能体现,也是三大需求和GDP。虚拟和实体关係,总量上就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天经地义,合理配比,不然的话一会是泡沫,一会是停滞,都是风险。结构上就是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效率上就是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至于金融风险,既来自总量不匹配,也来自结构不匹配,更来自层层叠叠的隐秘或者公开的槓桿。市场参与主体都是逐利的,天下熙熙攘攘,本来就利来利往,所谓金钱不眠。其实过去几年之所以很多槓桿迁移的目标没有实现,主要是因为市场主体之间博弈剧烈,各个行为主体因为预见到政策调整的方向会抢先反应,并且迅猛运用槓桿,例如所谓改革牛变为槓桿熊、去房地产库存变为涨房价、去产能变为黑色系狂欢、升级汇率形成机制变为大幅度贬值,市场参与者恐怕无人无辜。

因此政策制定,一定要考虑市场预期和互动反应,切忌闭门造车,至于有没有「内鬼」,见仁见智。

加强研究统筹监管

最后关于金融改革,个人理解其目的是间接融资转型直接融资。目前的情况是,影子银行与监管套利层出不穷,当然深层次原因是两个高槓桿部门的软预算约束和资产泡沫的自我强化。

新设机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先打个补丁,功能和行为监管是为未来可能形成的综合监管打个伏笔。常设化的更高层次的机构,日常和系统性工作就可以做起来,例如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对重大问题,加强系统研究,完善实施方案。

金融部门也有自己的利益,槓桿越高、交易越多,利益越大,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管住槓桿也是管住资金流向,再加上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汇率一起管,颇有点一统江湖的感觉。当然更大的权力自然更大的责任,更高的能力要求。管理开放的超大经济体的货币,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金融改革总体逻辑依旧是价格利率汇率市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机构强化和监管优化,练好内功,然后继续开放,最终目标是开放资本帐户和人民币国际化,现在可以理解为阶段性修整,等待实体经济和其他配套改革赶上来,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

下一篇:

天风证券:淘金5G新基建 智慧路灯有望撬开千亿新市场顺水鱼财经

上一篇:

美指盘整非美货币获喘息 黄金筑双底上行一触即发-外汇之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