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5月9日(周三)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设定为6.3733,为1月24日以来最弱水平,较上一交易日下调59个基点,且为连续第三日调降。行业人士表示,从
中国央行5月9日(周三)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设定为6.3733,为1月24日以来最弱水平,较上一交易日下调59个基点,且为连续第三日调降。行业人士表示,从4月16日开始,美元指数从89.4持续反弹,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幅度明显低于美元指数升值幅度,呈现明显 抗跌 特性,人民币汇率后市大概率是双向波动,整体料仍以稳为主。
上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3674,16:30官方收盘报6.3676,23:30收盘报 6.3715。
美元对离岸人民币今日亚盘时段大幅上涨,在今日中间价公布后,美元对离岸人民币短线变动不大。据综投财经的数据,截至北京时间9:20,美元对离岸人民币上涨71个点,报6.3733。
美指突破93关口刷新年内高点
今年1月底起,美元指数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徘徊于90关口上下。而从4月16日开始,在就业、通胀数据的影响下,美联储加息的确定性不断增强,受此影响,美元指数从89.4持续反弹,昨日突破了93大关,并创下年内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再次接近3%。
对于本轮美元指数快速拉升,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谢峰分析认为,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势较弱,二是市场对美联储加快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担忧。
他进一步解释称,2018年以来,世界经济回暖、原油需求旺盛、欧佩克继续执行减产使油价积累了上涨动能;原油价格是美国通胀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会通过带动其他生产成本上涨推升通胀水平;通胀预期升温,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加快货币政策收紧步伐,美债收益率走高,与美元指数形成相互促进的上涨循环。
谢峰还表示,目前来看,本轮美元走强是阶段性的,欧美经济增长相对形势的差异可能被市场高估,现在判断欧洲经济失速还为时尚早;一季度欧洲经济走弱更多是受恶劣天气、欧元走强和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影响,随着美元回升、天气因素改善,欧洲经济将继续维持周期性复苏态势。
他还称,美国方面,经济复苏相对平稳,短期较难出现超预期上涨;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已经被市场充分预期,货币政策正常化将稳步推进;美元指数经过3周的快速拉升,自身将产生一定的调整需求。
人民币后市料整体仍以稳为主
尽管4月16日至5月8日美元指数涨幅超过3.5%,但是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幅度明显低于美元指数升值幅度,而且加权指数一直是向上的。在上周美元强势反弹、美元指数单周升值1.2%之际,人民币也呈现明显 抗跌 特性,境内外人民币相对美元仅贬值0.25%和0.55%,主要原因是结汇方向力量仍相对较强。
国信证券表示,传统的利率平价理论指出,如果中美利差过小,那么人民币对美元面临贬值压力,进而会引发资本外流,导致中国外汇储备消耗,但2015年 811汇改 后,人民币汇率进入双向浮动,中美利差对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解释非常弱。
申万宏源分析称,纵向对比来看,4月底美元指数已经回到去年底今年初的水平,当时人民币汇率在6.5120,而目前人民币汇率则要显著强于当时;今年以来人民币呈现偏强态势,特别是在逆周期因子的影响已经暂停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更加有弹性;这一点从一篮子汇率来看更加明显,4月份人民币CFETS指数从96.73上升至97.37,在美元升值的背景下仍上行了0.66%。该机构预计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趋势不变。
近期美元走强引发阿根廷等新兴市场资金外流和货币贬值。交通银行的鄂永健表示,这些国家多是经济基本面不够稳固且存在外债较多、政府赤字较高、外汇储备不多等问题。与之相比,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外汇储备充足、各类外债指标均在安全线以内,因此不会发生资金大规模外流、货币明显贬值的情形。